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掛名主編」灰色利益鏈|花錢就能當大學教材主編?

2017-12-09

【文匯網訊】「拿到正式出版的書以後,我才發現在版權頁和扉頁上,副主編加了好幾位,一個都不認識。」

據新華社「中國網事」報道,近日,高校教師劉強西向記者爆料,若干年前他參與了某高校出版社的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XX導論》一書的編寫,該書2009年出版,由劉強西的同事、資深教授張文彬擔任主編。

「當時,張文彬教授召集我和另兩位同事趙順良和孫玉剛一起編寫,大家分工,各寫了3章左右,最後由張文彬來統稿。」劉強西老師回憶,當他拿到書稿時,意外發現副主編多了3個人,而且他並不認識。

記者輾轉得到了這本2009年版的教材,在扉頁背面看到了「編寫委員會」名單,副主編一欄,除了劉強西和趙順良,還有李佳順、宋志國、王愛東。據劉強西指認,這幾位不認識的「副主編」,正是李佳順、宋志國、王愛東,而另一位參與編寫的同事孫玉剛的名字,卻沒有出現在編委會名單上。

記者細覽發現,這本《XX導論》的「後記」由張文彬執筆,其中第三段詳細介紹了參與寫作的人員分工——第一章由張文彬、杜鵬祥(劉強西的學生)合作編寫;第二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由趙順良執筆;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九章由劉強西寫成;第五章和第八章由張文彬、孫玉剛編寫。最後統稿由大家共同修改完成。

那麼,多出的3位副主編是從哪兒來的?劉強西說,從編寫到出版,全過程沒有人和他們打過招呼,但由於出版合同通常是五年一簽,現在早已過了追溯有效期,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時隔幾年,這事又被提起來了。據張文彬介紹,上述高校出版社的一位責任編輯再次聯繫他,表示想對舊版進行修訂再版,而且還對他說:「我們還有一個人想評職稱,想加個名字。」

從12月6日開始,記者以某高校出版社編輯的名義,以教材再版需要修訂為由,與這幾位「副主編」先後取得了聯繫,分別向其索求當年參與編寫的教材底稿。結果,3名「副主編」中,王愛東沒有說明自己和2009年版的《XX導論》有任何關聯,他說:「太久遠我都不記得了,我不太清楚這個,也不參與了。」而李佳順和宋志國則明確表示參與了該教材的寫作。

但當記者詢問能否提供當年編寫的底稿時,李佳順表示:「時間比較長了,我也換過電腦了,只能給你一部分。說實在話,當時也不是我一個人編寫,人比較多,你最好和出版社聯繫,他那邊有完整的。」而宋志國則對記者說:「時間太久了,你留個郵箱,我找到再發給你。」

當記者想請李佳順和宋志國確認當年分工撰寫的部分都是哪些章節時,兩人的回答都是「時間久了,都忘了。」隨後,記者又致電當年出版這本教材的某高校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一本書要加個名字,編輯事前肯定會和作者溝通好,但像你說的這種多出了幾個副主編,作者都不認識的情況,肯定是編輯有問題,他事前就沒有和作者溝通好。」

截至12月9日發稿時,記者暫未收到李佳順和宋志國兩位「副主編」發來的底稿。

教材「主編位」網上公開賣 最貴2萬最便宜5500元

「第一主編9000元、第二主編8000元、第三主編7000元」,花個萬八千,就能買個大學教材主編當?中介公司告訴你,這個真的可以有。記者暗訪發現,從內容代寫、主編掛名、出版入庫到代購代銷,圍繞圖書「掛名主編」已形成了一條灰色利益鏈。

「專著教材代寫,為您職稱評審保駕。正規出版,211高校出版社、國家部委直屬出版社等十餘家出版社;安全操作,教師醫生可後付款。」在一個有1300多名成員的「圖書編輯出版」QQ群裡,類似廣告循環發送。記者以急需評定職稱為由,進群咨詢了多名代理。

「您是同行?要什麼方面、什麼位置?拿大號(註:常用QQ號)加我談,沒有大號就打電話。」代理們一開始很警惕,反覆要求記者「用大號」「打手機」「加微信」。

隨後一名代理表明身份:「我們是天津某出版社的,和多家高校出版社有合作,每本專著的主編,前三位都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查到,也就是上CIP(圖書在版編目)。」

這名代理說,副主編無法上CIP,「如果別人跟你說副主編可以上,你得先去查清楚才行。」其他幾名代理也證實,對副主編的收費很便宜,但名字只會出現在書的前言。

幾番溝通,記者收集到6名代理的「主編、副主編」報價。歸納來看,「第一主編」的價位從8000元至21000元不等,「第二主編」價位6500元至17000元,「第三主編」價位5500元至7000元,副主編價位從1000元至3000元不等。

一名代理稱,價位根據出版社的級別定,買家出多少錢就可以掛對應檔次的出版社,他所代理的國內一家名校出版社,想當教材「第一主編」,收費在2萬元以上。

見記者這麼有心,一名代理「善意」提醒:「掛名可以,但一般不能預定出版社,因為各家出版社報選題的日期不同,我們一般都選省級出版社,哪個出版社快從哪個社走。」

「掛名主編」究竟如何操作?

為了弄清「掛名主編」交易全過程,記者嘗試在某QQ群聯繫了一名叫「袁編輯」的代理。「袁編輯」首先給了記者一串CIP號:2017289572,「《教育現代化與教育設備管理》,何某某著,CIP才下來不久,你查查這個。」

記者登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官網,查到了「何某某著」的《教育現代化與教育設備管理》,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顯示,這本書2017年11月由北京XX出版社出版,ISBN(國際標準書號)號為978-7-5402-4771-3。

接下來,「袁編輯」向記者展示了這本書的「作品簽約合同」。在這份委託代理協議中,「著作權人(權利人)」是「吉林省XX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著作簽約人(代理人)」即是「袁編輯」所在的XXXXX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袁編輯」告訴記者,「權利人」這一欄可以寫作者的名字,如果作者覺得不方便,也可以像何某某一樣,委託給代理公司,由後者與他所在的中介公司簽訂合同。「袁編輯」表示:「我們合作過很多次,假不了。」

記者在上述合同裡看到,「權利人」授予代理人「在本協議有效期內,代理上述作品的出版權」,而代理人則「有責任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廣泛的人脈關係,幫助權利人爭取各種簽約機會,並將聯繫進度和意見及時反饋給權利人」。

該合同註明,代理期從合同簽訂之日起至「主編掛滿後6月出版」,落款是「XXXXX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蓋有合同專用章。

一條龍幫你出專著、掛主編

記者暗訪發現,代寫、掛名、出版、代銷,「掛名主編」已然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在一些網絡交易平台,提供「掛名主編」服務的商家不少。一些賣家為了證明自己「靠譜」,還讓買家「曬出」了圖書實物照片,並留言「合作了很多次,有誠信!」等。

一名賣家說:「只要肯出錢,稿子不用你寫,主編、副主編隨你挑,你只需要動員學生、親友在內的人脈資源,幫忙代銷一定數量的圖書就行。」

為確認「掛名」圖書是否為正規出版物,記者根據網店「曬出」的書名、出版社和ISBN,前往國家圖書館,在書架上找到了對應的實體書。

國家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出版社出版圖書後,應將樣本送交國家圖書館。只要未特別標注「非正式出版物」,館內藏書均默認是正規、合法的公開出版物。

「是正規書不奇怪,因為中介去出版社買的是真書號。」某高校出版社總編輯一語道破,「這其實就是買賣書號的升級版,出版社把書號賣給中介,由中介張羅後續經營事宜。」

關於這些圖書的來源,一名代理稱,公司有編輯團隊撰寫各類專著和教材,專供「掛名」出售。根據其提供的截圖,僅商科類就有近百種教材可供「掛名」出版。此外,在他人編寫的教材中附上第二、第三主編或多名副主編「搭順風車」的現象也很常見。

署名權買賣違法 卡住「需求」很重要

「同樣出本書,我們三五年,人家三五萬。」一位高校教師說,拿錢買主編還能評職稱,對踏實做學問的教師太不公平。

北京科名專利代理事務所合夥人郭楊表示,按照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署名權不可轉讓,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掛名主編」是對著作權的一種非法轉讓行為。

多名中介代理人員表示,買家「掛名」主編、副主編,多數就是為了職稱評定,因為現在一些單位仍然將擔任專著或教材的主編、副主編等列為職稱評審條件。

「按說這不該作為職稱評審依據。」在多家出版社擔任法律顧問的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小偉告訴記者,著作權法並沒有主編、副主編的說法,「作者才是參加作品創作的人,而主編、副主編主要承擔統稿和聯繫作者這類行政事務性工作,並非創造性勞動。」

出版行業人士呼籲,建議不再將主編、副主編、編委等作為評職稱的條件。同時,出版社也應該堅決杜絕書號買賣,斬斷署名權買賣利益鏈。

近期,多家出版社發佈聲明稱,從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組織投稿、出書事宜,對機構和個人的違規行為將採取進一步法律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