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綜合報道:先看戲後給錢,你願意花多少錢買票呢?香港「好戲量」劇團12月15日開始一連三天在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實踐這個付費模式變革。
曾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劇團主席賴恩慈,被西九文化區選派美國考察時,發現洛杉磯默劇團60年來一直堅持「Pay as you will」,便結合西九龍的「自由約」、「自由看」一系列計劃,首次在香港引入「自由給」付費模式,觀眾不用付錢買票就能進場,看完後根據評價、經濟能力付出心甘情願的金額。除了現金,還能用支付寶、微信付款。
第一場演出在15日晚上,進場不需出示門票,自己掃碼看場刊,不設座位,觀眾抱著劇團贈送的抱枕在海濱的圓形廣場席地而坐。
沒有幕布,演員靠跑到暗處的角落換幕;沒有搭建舞台,上百個觀眾周邊360度都是戲,身後忽然一聲尖叫就讓人有置身4D影院的效果,全場觀眾還都有機會被演員道具砸中。
最奇妙的體驗應該是頭頂上轟隆轟隆的飛機、從維多利亞港駛來的船,周五晚上的香港交通異常忙碌,在場的小朋友觀眾不時叫著「看!飛機!」
演出的話劇《忘了時間》對香港觀眾來說並不陌生,這已經是第六度公演了,講述的是城市人在忙碌中忘了朋友、忘了初心的故事。戶外演出則是第二次,上次也在西九文化區,演員和觀眾在大雨中體驗了「風雨不改」的演出。
劇團另一位香港傑出青年、創團藝術總監兼導演楊秉基稱,自己沒想到降溫的夜晚會有這麼多人願意為看劇受冷風吹 ,看到大家在戶外能安然看完劇,沒有被腳下的電線絆倒,終於鬆了口氣,他也希望能在香港體驗更多自願付費模式。
據香港藝術發展局最新資料,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於香港主要演藝場地進行的戲劇有591個、2740場次。香港是好戲之城,幾乎每天都有戲劇演出,小劇場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數在室內劇場演出。
(來源:香港中通社)
(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