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志堅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相信很多來到查干湖的遊客,肯定看過查干湖的冬捕盛況,品過查干湖的胖頭魚,但是您卻未必看過查干湖的魚皮畫。
在查干湖畔的成吉思汗召,有位魚皮畫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她的名字叫王立春。
王立春是土生土長的查干湖人,小時候,經常看到媽媽把魚皮小心翼翼地剝下來,然後晾乾鞣制,經過一陣令人眼花繚亂的捶打、裁剪、粘貼、拼裝,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魚皮畫就呈現在大家眼前。
從象徵富貴吉祥的的牡丹到象徵長壽的松鶴延年,再到長命百歲的仙桃賀壽。這個神奇的魔術讓王立春深深地癡迷不已。長大以後,她也跟著母親學習製作魚皮畫。
魚皮畫看著容易做著難。首先,魚皮因為柔軟強度低,破損率極高,另外,還存在著易腐爛不易保存的問題,但是王立春一一克服了這些難關。
不僅如此,她還突破了以往魚皮畫的固有題材,將查干湖特有的蒙古族文化融入到創作中去,從巨幅的成吉思汗畫像到盛況空前的冬捕組畫,再到蒙古包小掛件、蒙古靴鑰匙鏈,一個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風格的魚皮作品,引得大家紛紛傾囊購買。
在成吉思汗召,王立春的小店每天都是顧客盈門,遊客都會買上一件,這是查干湖的特色工藝品,更是蒙古族文化歷史的最佳載體。
責任編輯:C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