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非洲記者看兩會:中國把非洲當成合作夥伴

2018-03-16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 全媒體記者 俞晝、朱燁 北京報道)從踏入毛里求斯新機場起,記者Ronnie Antoine就異常期待此次的中國之旅。「在中國承建這座現代化候機樓之前,毛里求斯的舊機場已經存在了半個世紀,嚴重制約了商貿和旅遊發展。」Ronnie說,與歐美國家給予經濟援助不同,中國承建的基建工程覆蓋到公路、水壩、通訊電纜等多個領域,切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正在舉行的中國兩會吸引了沿線國家尤其是非洲各國媒體的眼光。據瞭解,今年共有31位來自29個非洲國家的記者受邀參會,其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們想通過報道兩會,深入瞭解中國的外交政策,為本國尋找新的機遇。

非洲記者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合影

非洲記者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合影

「中國與馬拉維建交只有短短十年,但我們從中國得到的遠遠超過歐美國家。」來自馬拉維的記者Watipaso Mzungu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正是得益於中國在農業、衛生、教育等領域為馬拉維提供的幫助,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馬維拉記者Watipaso Mzungu(受訪者提供)

馬維拉記者Watipaso Mzungu(受訪者提供)

「過去幾十年,我們主要的經濟援助來自歐美,但那些貸款附帶了大量的條件,包括貶低我們的貨幣等讓事情變得更糟的要求,而中國則為我們提供了唯一沒有附加條件的貸款。」來自莫桑比克的記者Leonel Muchano講了一個小故事:201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非洲期間的主要議程是同性戀權利,肯尼亞總統告訴他,當我們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時候,沒人關心隔壁房間裡正在做什麼,經濟才是最主要的問題。

2016年4月9日,在肯尼亞蒙巴薩,中國工程師和肯方工人們在蒙巴薩-內羅畢鐵路項目蒙巴薩西站工地上工作,蒙內鐵路是肯尼亞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興建的最大基建項目(資料照片)

2016年4月9日,在肯尼亞蒙巴薩,中國工程師和肯方工人們在蒙巴薩-內羅畢鐵路項目蒙巴薩西站工地上工作,蒙內鐵路是肯尼亞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興建的最大基建項目(資料照片)

「而中國正是專注於此!」Leone說,只有中國真正在與非洲談生意,把非洲看成是有潛力的、平等的合作夥伴,而不是值得同情的對象,或是需要「管教」的孩子。

歐美式「同情」VS中國式尊重

「如果沒有一條通暢的道路,又怎能方便地談生意呢?」Leone告訴記者,無論是首都馬普托的環城路、跨海大橋,還是重建的貝拉漁碼頭、連接貝拉港與津巴布韋邊境的6號國道,每一項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都能夠看到中國金融機構與基建公司的身影。「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中國為莫桑比克帶來的最大變化。」

「中國人在莫桑比克非常受歡迎,就連路上的小孩看到黃皮膚的中國人,都會熱情地打招呼說『NI HAO』。」Leone笑稱,當他母親知道他要來中國採訪交流時,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她覺得我來到了她夢想的國度,如今每次我在北京拍照片傳給她,她都會發給親戚朋友看,覺得十分驕傲。」

「China does not make promise,China makes it happen。」(中國不做承諾,中國使其夢想成真)Leone說,非洲最大的懸索橋之一——馬普托-卡騰貝跨海大橋就是中國承建的,這意味著莫桑比克人民再也不用乘坐破敗擁擠、充斥著刺鼻柴油氣味的、傾覆事件時有發生的渡船過河了。

「一帶一路」尋求各國合作共贏

毛里求斯記者Ronnie Antoine(俞晝 攝)

毛里求斯記者Ronnie Antoine(俞晝 攝)

「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毛里求斯人民花了很大的努力才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對任何形式上的國際合作都抱有謹慎的開放態度,因此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對於『要不要加入』這個問題在毛里求斯內部還是引起了一些爭論的。」正因如此,除了參加兩會報道,Ronnie還專門去約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教授。

「我提出了六個比較尖銳的問題,幾乎都是圍繞著中國是否會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威脅沿線國家的獨立自主來進行。」Ronnie說,「從王教授這裡我瞭解到,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三個原則,中國並不打算通過該倡議來『領導』沿線國家或是掠奪那些國家的資源,而是本著創造機會、公平貿易的原則,尋求各國間的合作共贏。」在隨後的政府工作報告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記者會上,Ronnie也聽到了同樣的答案。

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通過平等協商,已經同86個國家和組織簽署101個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在沿線24個國家推進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創造近20萬個就業崗位。

馬拉維建醫院讓絕症病人看到希望

塔扎醫療隊裡的中國醫生(資料照片)

塔扎醫療隊裡的中國醫生(資料照片)

「中國不僅為馬拉維帶來了資金、項目的支持,還為我們提供了包括醫生、教師等專業人才的培訓計劃,扶持馬拉維在各薄弱領域自強起來。」Watipaso說,「以醫療領域為例,癌症是馬拉維死亡率最高的病因之一,但整個馬拉維都沒有能夠治療癌症的醫院,病人確診癌症後,要被送往印度治療,很多人因為看不起病就只能回家等死。」

2017年,由中國援助的馬拉維國家癌症中心破土動工,預計兩三年內可以建成。「中國為中心提供了資金和技術支持,還為馬拉維醫學院的在讀學生提供了到中國醫院實習的機會,幫助馬拉維培養自己的癌症醫生。」

「不僅如此,在馬拉維,由於電力不穩定,常常會發生突然停電的狀況,即使是醫院也是如此,有時候醫生在動手術,突然就停電了,每年都有因此而死在手術台的事故發生。」Wati說,後來,中國的電力公司來到馬拉維的醫院,修建起一條蓄電電路,有電的時候能充電蓄電,一旦停電這條備用電路就能啟用,滿足醫院的基本用電需求。

「過去歐美國家一直『控制』著非洲,他們「投資」了那麼多年,非洲卻依然那麼貧窮,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在經濟上懇求他們,聽他們的話。」Watipaso笑著向記者眨了眨眼,「但是現在你們來了,通過修橋建路、發展通訊、提供教育、醫療服務等,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改善環境,徹底『收買』了老百姓的心。這讓那些歐美國家感到恐懼,害怕在非洲的利益空間受到擠壓,所以才炮製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兩會期間,一位來自尼日利亞的記者在會上提問(資料圖片)

兩會期間,一位來自尼日利亞的記者在會上提問(資料圖片)

毛里求斯建機場 讓夢想成為現實

殖民時代,作為海上孤島的毛里求斯交通蔽塞,貧窮落後,能夠擁有自己的機場是當地人民的一個夢想。1933年,人們仰首企盼,在甘蔗地旁的簡易停機坪上,迎來了第一架飛機,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毛里求斯才建成了一座簡陋的候機樓。

「那座候機樓早已跟不上人們的出行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因為太小,機場不允許人們送機,也沒有提供足夠的推車,所以無論多大多沉的行李,都要靠人手拉肩抗地提進去,年輕人體力好還沒關係,老年人就很不方便了。」

來自毛里求斯的記者Ronnie坦言,作為浩瀚的印度洋中的一個獨立小島,航空運輸是毛里求斯最便捷、最重要的交通形式。「同時,作為一個旅遊國家,機場對國家的經濟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3年8月30日,經過1000個多日夜的趕工,由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2.6億美元優惠買方信貸、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海外事業部、一公司、路橋公司、安裝公司和濟南設計院聯合承建的毛里求斯新機場舉行了開業典禮。

中國援建的毛里求斯新機場(資料照片)

中國援建的毛里求斯新機場(資料照片)

「我這次來北京就是從新機場走的,在機場里我也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如果不是在中國的幫助下建起了機場,以毛里求斯如今的訪客量,是承運不起來的,估計每天都會有大量航班delay或者cancel的情況出現了。」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