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伊朗拒絕重新談判 伊核協議存廢迎關鍵一周

2018-05-04

【文匯網訊】伊朗外長扎里夫3日重申伊核協議不可重新談判的立場。他強調,如果美國繼續違反或最終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將予以反擊。

距美國總統特朗普定下的5月12日修改伊核協議最後期限僅剩一周。分析人士認為,包括美國、歐洲和伊朗等在內各方都在加緊拋出立場,希望用己方「鼓點」打亂對方「節奏」。

扎里夫3日通過網絡發佈講話視頻。他說,因特朗普對伊核協議「不滿意」,某些歐洲國家竟然同意對美國做出更多讓步。這些歐洲國家提議達成「新協議」,但涉及的內容在伊核協議談判之初就已被排除在外。

「我們既不會將伊朗的安全託付給別人,也不會重新談判我們已經切實履行的協議或給協議增加條款。」扎里夫說,如果美國繼續違反或最終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將以自己選擇的方式予以反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3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除非有「更好的替代選擇」,否則伊核協議應予以維持。他說,伊核協議是「一項重要成就、一場外交勝利」,撕毀協議將帶來「戰爭風險」。

西方媒體3日報道,英法德三國目前仍在同美方協商,希望美國不要退出。三國希望通過修改協議的辦法滿足美國要求。三國提出的建議包括限制伊朗彈道導彈項目、限制伊朗在也門和敘利亞影響力、加強國際核查以及修改「日落條款」。根據「日落條款」,在伊核協議失效後伊方可以恢復鈾濃縮活動。

4月30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展示據稱是以色列情報機構從伊朗秘密設施獲取的文件,指責伊朗沒有按伊核協議要求放棄核武計劃。伊朗方面對此回應稱,內塔尼亞胡的說法荒唐幼稚,意在影響特朗普對伊核協議的決策。

特朗普要求修改伊核協議的最後期限還剩一周,各方都圍繞這一時限,加緊拋出自己立場,希望以此打亂對方「節奏」,伊核協議前景撲朔迷離。

觀察人士指出,特朗普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期間對伊核協議的認定與他現在的立場、判斷和訴求存在明顯差異。

美方這種差異,按照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理解,意味着美方目標更多是遏制伊朗地緣政治影響力。因此,歐洲解決方案是維持協議,並對伊朗施加協議以外限制,比如彈道導彈項目和對敘利亞內戰干預。

伊朗處於不利境地,既面臨歷年制裁造成的後果,也存在當前金融和經濟壓力。但不利境地不至於弱化其立場和態度,所以,伊朗強硬回應美國和歐洲。

圍繞伊核協議的爭議,實際已超出協議本身內容和範圍,但目前並沒有進入對峙或交涉狀態。現有「擊鼓手」主要是美國、歐洲和伊朗,更多相關方有立場、有判斷、有態度,只是沒有走上前台。

5月12日,是特朗普設定的期限。這種設定,是人為。未來一周,對伊核協議存廢很關鍵,但並不意味圍繞這一問題的中東大戲終結。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必須停止高豐度濃縮鈾活動,交出已生產的20%豐度濃縮鈾,接受國際核查等其他條件,並將核計劃限制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隨後,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督查伊朗履行協議情況,多次發佈報告,確認伊朗履行協議。

特朗普今年1月宣布「最後一次」延長美國涉及伊朗核問題的制裁豁免期,同時要求美國國會和歐洲國家同意修改協議條款,把5月12日定為修改協議最後期限,增加限制伊朗發展彈道導彈等內容,揚言如果屆時沒有令他滿意的修改方案,美國將退出協議。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