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內外專家齊聚深圳 為自閉症患兒康復助力

2018-05-09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郭若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現今社會為人父母並非易事,如果要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子女則更加困難。自閉症由於其發病率高,預後差,病因不明,因此成為了醫學上的難題,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5月8日-9日,第四屆「哈佛-深圳自閉症國際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13位來自中美港台的專家,分享了目前國際上燃起的一些具有發展前景的醫學治療方法,包括益生菌治療、虛擬技術及機器人提升療法等,以幫助患兒在康復之路的大霧中能看到「星光」,明確前進的方向。

第四屆「哈佛-深圳自閉症國際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第四屆「哈佛-深圳自閉症國際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第四屆「哈佛-深圳自閉症國際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第四屆「哈佛-深圳自閉症國際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數據,每68名兒童裡就有一人患有自閉症。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與康復科主任萬國斌在會上透露,2017年共篩查了約9萬名18-24個月的幼兒,診斷出100多人是患有自閉症。

萬國斌表示,目前自閉症的康復治療以教育和心理康復訓練為主,這也使得行為治療方法成為主流。然而大多數自閉症患者都共患有其他精神和軀體疾病,如多動症、情緒障礙、睡眠問題、消化道功能紊亂、免疫問題、營養與代謝性問題等,自閉症家長群體急需解決孩子的這些問題,然而目前國內的臨床醫生對這些問題關注較少。

自閉症患兒在進行康復訓練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自閉症患兒在進行康復訓練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自閉症患兒在進行康復訓練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自閉症患兒在進行康復訓練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攝

本次會議主要是針對目前研究證據較充分的一些生物醫學方法進行探討分析。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陽明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的專家就自閉症的神經機制、醫學治療、虛擬技術及機器人在自閉症康復中的應用以及自閉症的動態心理評估等內容進行討論。

益生菌治療可助患兒康復

據瞭解,45-70%的自閉症(ASD)會存在消化道問題,這也是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兒科消化專家Timothy Buie教授指出,言語交流障礙的ASD可能會通過問題行為或自傷行為來表達胃腸道症狀,ASD存在微生態菌群的異常,益生菌可影響腦功能。台灣的「益生菌之父」蔡英傑教授進一步揭示腸道大腦軸的秘密,他目前關於植物乳酸桿菌PS128的相關研究成果表明,連續使用能有效減少重複和強迫行為,減少焦慮和衝動,改善睡眠和社交能力等。

據透露,為了獲得充分的證據證明腸道菌群能有效改善ASD的胃腸道問題和ASD核心症狀,深圳市婦保院已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院自閉症項目主任孔學君的指導下開展關於腸道微生物的課題研究,下一步將開展益生菌治療ASD的相關研究,並盡快將科研成果應用於臨床治療,服務廣大ASD兒童。

增設「同胞隨訪門診」 幫助二胎患兒家庭

據介紹,今年是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童心理康復中心成立的第2年,主要採用早期丹佛干預模式(ESDM)指導孩子及其家庭進行康復訓練,截至目前已服務150多個自閉症孩子及其家庭。在適宜技術的開展上,紅外眼動追蹤儀已完全投入於臨床使用,用於自閉症的早期篩查和輔助診斷的客觀測量工具,2017年使用431人次。2017年新購置的128導EEG/ERP腦事件相關電位系統、聽覺腦幹誘發電位診斷系統、面部表情自動識別系等目前在科研使用階段,不久將普遍應用於臨床,使自閉症的醫學治療更加科學有效。

隨著「二胎潮」的來臨,以及自閉症二胎再患自閉症的高風險,該院專門開設了「孤獨症同胞隨訪門診」,結合嬰幼兒常規體檢,關注其體格生長發育、營養評估、視聽功能、神經運動發育、心理發張等,進行全方位追蹤檢測和健康促進,做到早發現,早行動,改善預後。

責任編輯:夏凡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