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殷翔)市區重建局宣佈啟動九龍城銀漢街與榮光街之間的舊唐樓重建項目,涉及約500戶家庭及約50間地舖,重建後可提供約560個中小型住宅單位及4,280平方米的商業面積,新項目將與周邊5個已開始收購的項目形成一個現代化宜居小區。範圍內唐樓樓齡約60年,均已年久失修,出現天台滲水、牆身開裂、石屎剝落等諸多問題,住宅業主們對重建十分歡迎,更指已等了5年。一直協助居民爭取重建的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李慧瓊十分歡迎市建局決定,但批評重建項目推出市場時售價太高,呼籲應多興建政府資助房。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今日指出,重建項目KC-104位於九龍城銀漢街44號至54號(A)及榮光街72號至118號(雙數),地盤總面積約3,020平方米,涉及樓宇建於1958年至1961年、樓高8層沒電梯,樓宇欠缺維修和保養,部分天台有僭建物。
自2016年起市建局以「小區發展」模式對舊區展開整體的規劃重建策略,KC-104項目與周邊5個已開始的重建項目連成一體,地盤總面積約22,200平方米。他表示,6個重建項目形成的新小區,計劃建設一個地下社區停車場及一個公眾地下停車場,避免在每座重建坐宅樓下起停車場需預意出入口、影響行人的弊端,同時亦節省了車輛停放路面的空間,釋放予行人使用,並騰出臨行空間發展小商鋪,加強區內街道活力。
區俊豪續說,新小區將打通原有的死衚衕,提供一條貫通多個重建項目的新通道,加強南北方向的連接,並考慮將之規劃成步行街,拓濶及美化行通道,「以『小區發展』模式重建,令整個小區重整及規劃一體化,以園林景觀和城市設計美化,帶來社區裨益。」
居於榮光街118號8樓的陳太太表示,十多年前以約50萬元買下該個約500呎單位,由於是頂樓,所有房間都有滲漏情況,要花費十數萬元補漏及裝修才能入住,但樓房實在太老,每過幾年房頂又會滲漏及掉灰渣,要不斷請人修補,加上樓房外牆石屎剝落,更令住戶提心掉膽,生怕造成人命傷亡,業主們要賠償巨款。
她續說,業主們多次找李慧瓊、九龍城區議員關浩洋和林博求助,在他們協助下終有保險公司肯承保。5年來議員們協助業主們多次向市建局請願,要求納入重建項目,現在終於得償所願。她說:「之前私人地產公司多次來洽溝整幢樓房,雖然出到15,500元每呎的價錢,大家也不願意出售,始終更相信政府,始終希望由政府來重建,現在終於放下心頭大石。」陳太太與其餘業主都希望取得政府補償後,去購入一間安全的、有電梯的新家,不用再擔心住房滲漏甚至開裂倒塌的風險。
李慧瓊表示,該區居民對政府重建的訴求很強烈,民建聯多年來協助市民爭取重建,尤其周邊舊樓陸續納入重建計劃,居民便更焦急,擔心成為新區中的「孤島」,亦對不斷籌資完成政府發來的維修令、消防令而煩惱不已。
她表示,如今被納入重建計劃,居民普遍開心,希望市建局按程序盡快落實重建,「九龍城舊區有很多舊樓需要重建,可釋放更多舊樓空間,但希望市建局的樓盤可以賣便宜點,別變成另一個發展商,最好能建設更多政府資助房,幫助更多基層市民上車(置業)。」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