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際銳評|三條鐵路見證中非如何共患難、同富強

2018-08-31

【文匯網訊】不知從何時起,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外界解讀中國人勤勞、勇敢的一個代名詞,人們還會以戲謔的口吻稱讚中國為「基建狂人」。不過,四十多年前,中國在援建非洲坦贊鐵路時,可沒有什麼先進的大型機械設備和嫻熟的施工技術,靠的是與非洲人民心心相連的兄弟情。

上世紀60年代,先後獲得獨立的坦桑尼亞和贊比亞計劃修建一條鐵路。兩國求助富裕的歐洲國家,也找到世界銀行,結果遭到拒絕。1965年2月,時任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訪華向中國領導人提及此事,得到了回應。

坦贊鐵路的每一根軌枕上都鐫刻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字樣。(圖自國際在線 攝影 王新俊)

坦贊鐵路的每一根軌枕上都鐫刻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字樣。(圖自國際在線 攝影 王新俊)

當時的中國經濟還很困難,之所以承諾援建這條長達1860公里的鐵路,是因為曾經歷過半殖民地歷史的中國深深理解被殖民多年的非洲國家追求獨立的渴望。1976年7月,坦贊鐵路建成通車,60多名中國援建人員為此獻出了生命。在斯瓦希里語里,坦贊鐵路的意思是「自由之路」,它為坦贊兩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非洲中南部的民族解放鬥爭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中國支持非洲國家追求解放和獨立的重要標誌。

這種守望相助的友誼一直在延續。如今,中國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7億人民脫貧。但是,經歷華盛頓新自由主義、接受西方自由和民主價值觀的大部分非洲國家,在經濟上仍沒有獲得獨立。

在中非關係當中,促友好合作、謀共同發展,是始終不變的關鍵詞。從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到2006年北京峰會提出推動中非關係發展八項政策措施,再到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幫助非洲解決「設施滯後、人才不足、資金短缺」三大發展瓶頸,中非合作隨着時代發展不斷充實新的內容。

2016年10月,由中國企業採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非洲首條現代電氣化鐵路——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首都吉布提的亞吉鐵路正式通車。這是繼坦贊鐵路之後,中國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條跨國鐵路,被譽為「新時期的坦贊鐵路」。

吉布提Nagad火車站(圖自視覺中國)

吉布提Nagad火車站(圖自視覺中國)

2017年5月,中國企業承建的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標軌鐵路(蒙內鐵路)正式通車,設計客運時速120公里,貨運時速80公里,被稱為「非洲版高鐵」,已累計創造逾4.6萬個工作崗位,帶動肯尼亞GDP增長1.5%。未來,蒙內鐵路還將有望與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南蘇丹等東非國家的鐵路連接,形成「東非鐵路大動脈」。

蒙內鐵路通車(圖自視覺中國)

蒙內鐵路通車(圖自視覺中國)

從坦贊鐵路到亞吉鐵路,再到蒙內鐵路,中非合作為什麼能深入人心、成果頗豐?「真實親誠」和正確義利觀就是其中的秘密。2013年以來五年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次訪問非洲,就任和連任後均把非洲作為首個出訪地;中國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在非各類投資總額超過1100億美元;中國對非洲建交國家當中33個最不發達國家97%的輸華產品實行零關稅;過去3年為非洲國家提供2萬多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和1700多個學歷學位教育名額;中國現有約2000名維和人員在非洲維和,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向非洲派遣維和人員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些表明:中國不僅與非洲兄弟共患難,更要同富強。

當前,國際形勢複雜變化,單邊主義傾向和貿易霸凌主義抬頭。中非合作提質增效、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更顯必要。將於9月3日至4日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預計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非洲各國發展戰略深入對接,推動中非構建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中非傳統友誼將更好地轉化為24億人口共同享有的福祉。

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苟富貴,毋相忘」是人們相處的信念。無論是幫助非洲建設象徵自由獨立的坦贊鐵路,提升發展速度的亞吉鐵路、蒙內鐵路,還是為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提供醫療和物資援助,派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開展護航行動,中國與非洲從來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始終是志同道合的天然同盟軍。即將召開的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為中非關係提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內容,開闢可期待的願景。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銳評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