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天開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橋》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

2018-11-19

【文匯網訊】11月19日上午,長篇報告文學《天開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橋》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作家協會共同主辦,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李巖、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以及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文崗等港珠澳大橋建設方代表,白燁、黃傳會、范詠戈、何向陽、李朝全、王山、楊曉升、劉瓊、倪振良等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活動。

現場特別邀請到了《天開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橋》一書中的重要人物,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作為大橋管理局的「總當家」,他把控著整個工程的進展、質量、安全、預算和其他一切龐雜的事務。幾乎從不接受採訪的朱永靈,獨家透露了粵、港、澳三地協調群策群力以及大橋甲乙雙方通力合作中遇到的難題、解決的過程,更將視野擴大到區域一體化、建設與環保、國際互動的高度。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項目,更是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有力見證。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18年9月推出作家長江的長篇紀實作品《天開海岳——走近港珠澳大橋》,該書以表現英雄的中國人、傑出的建橋者為核心,深入港珠澳大橋工程內部,從多方訪談和作家親身體驗出發,搜集第一手材料,獨家紀錄大橋建造始末,聚焦新時代建設英雄的使命擔當。

以「人」為本,關注「過程」

關於《天開海岳》的寫作,作者長江說:「兩次深入採訪,我聽到無數喝彩與掌聲,而我更想做的,是透過成功的喜悅去記錄大橋建設者們背後的拚搏、艱辛、擔當與堅守。『過程』充滿魅力,詮釋尊嚴,更緊緊抓住了我的心!」《天開海岳》一書在內容上緊緊抓住兩個重點,即「人」和「過程」,它要達到的首要目標就是「真實」。

為撰寫此書,長江趕赴珠海展開專訪,連續數月與橋樑建設者們共同堅守在一線,親眼見證了以朱永靈、林鳴為代表的建設者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時代精神。這中間有拍桌子的爭論,有集體婚禮的溫馨,更有對每一位普通工作者的尊重和關懷,都通過具體的細節反映在文字中。同時,作品不避諱挫折,真實地記述大橋建設者們攻堅克難的過程,其中最大的壓力是「最終接頭」冒險精調,最大的考驗是能否堅持「半剛性」創新,最大的挑戰是首截沉管長達96小時的安裝,最大的困難是E15的兩次回拖三次重來……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說:「感謝本書為我們也為歷史做了客觀的記錄,回首往事,那麼多創新都能『夢想成真』,真是不可思議!」

突出現場感,文學性講述

《天開海岳》全書的記述,建立在對一線建設者的訪談和作者親身的觀察、感受基礎上。作品中包含大量採訪片段,保留建設者自身的語言,還原建設和訪談現場,同時加入了作者真實的反應、想法、態度和情感,使全書的文字表述極具現場感,生動靈活。

作品從2017年5月2日「最終接頭」的沉放、安裝寫起,帶領讀者重溫大橋合龍那個決定成敗的時刻,從意外偏差到專家論證,再到林鳴帶領團隊冒險精調,直至完全勝利,開篇便懸念叢生、驚心動魄。

同步主題出版,紀實文學的使命

今年10月24日,堪稱世紀創舉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23日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儀式,令萬眾矚目。對於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們所取得的成就,習近平主席給予了高度肯定,他強調:「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國之重器。大橋的建設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天開海岳》一書在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以及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之際推出,及時而全面地書寫最重大、最鮮活的時代主題,突出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既是主題出版的追求,也是紀實文學及其作家的責任與歷史使命。

此次新書首發式暨新作研討會上,各方領導、港珠澳大橋建設者代表及專家學者們都對《天開海岳》一書給予非常高的評價,並寄予厚望。特別是以文崗、朱永靈為代表的建設方,包括因工作安排遺憾未能到場的林鳴總工程師,在動情地講述大橋精神、建設故事的同時,對此書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願它能切實肩負歷史使命,引領廣大讀者「走近港珠澳大橋」。

作品簡介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里程碑項目,更是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有力見證。作家搜集第一手材料,記錄大橋建造始末,聚焦新時代建設英雄使命擔當。

作品從2017年5月2日「最終接頭」的沉放、安裝寫起,帶領讀者重溫大橋合龍那個決定成敗的時刻,從意外偏差到專家論證,再到林鳴帶領團隊冒險精調,直至完全勝利,開篇便懸念叢生、驚心動魄。林鳴作為島隧工程總經理、總工程師,擔當著港珠澳大橋最艱難、最關鍵的工段,而大橋管理局的「總當家」局長朱永靈,把控著整個工程的進展、質量、安全、預算和其他一切龐雜的事務。

在作品下篇,幾乎從不接受採訪的朱永靈,獨家透露了粵、港、澳三地協調群策群力以及大橋甲乙雙方通力合作中遇到的難題、解決的過程,更將視野擴大到區域一體化、建設與環保、國際互動的高度。這中間有拍桌子的爭論,也有集體婚禮的溫馨,還有對每一位普通工作者的尊重和關懷。

在林鳴、朱永靈、余烈、蘇權科、張勁文、劉曉東、岳遠征、莫日雄、蔡俊福、孟凡超、余立志等傑出建設者不同角度的傾情講解中,在作者長江翔實生動的記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那一次次創新、一滴滴汗水,鑄就了「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承諾著大橋120年的使用壽命,更接續著中華民族天開海岳的偉大征程。

作者簡介

長江,女,蒙古族,中央電視台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博士。獲獎及主要作品有:《天歌》《走出古老的寓言》《汽車·中國》《礦難如麻》《山野斯人》《對面坐著馬向東》《瘋了龍年》《晚來香港一百年》等。

其代表性作品《礦難如麻》首發《當代》2003年04期;《晚來香港一百年》在《當代》2006年至2007年分四期連載,單行本2007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次《天開海岳》作品上篇首發《當代》2018年03期,被讀者評選為「《當代》文學拉力賽」2018年第三站冠軍。單行本的出版,入選2018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列入2018年度中國出版集團主題出版項目,更是人文社的重點作品。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