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姬文風)香港人才競爭力國際排名急跌,令香港社會震動,更令各界冷靜思考分析箇中原因。過去多年尤其是近年,特區政府推出不少政策措施,致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雖有成效但並不顯著,因為人才選擇是否來港、留港的重要依據,是香港的整體環境,是否有利於他們的發展。香港人都記得,近年來,反對派、激進派的政棍骨幹,一而再、再而三地到國際場合抹黑香港,把香港形容得極為不堪,這種行徑,怎麼不會令對香港了解不深的人才產生誤解?近年一宗宗國際關注的大型違法事件,極端激進的「港獨」主張,令香港穩固的國際金融中心形象,蒙上了政治泥漿摔角場的陰影,最重視政治社會環境穩定的優秀人才,難免擔憂香港政局不穩,或會影響將來的發展空間,亦擔心大型民粹事件會影響自身安全,對香港怎麼不會望而卻步?再聚焦到香港大專校園,再三出現的衝擊甚至禁錮師長、製造治安事件、排擠內地生事件等等,上至教授學者、下至青年學子,滿懷不安和憂慮,這樣的教學科研環境,怎麼不會令優秀人才望而生畏?
本報梳理這些近年阻礙香港吸引人才的劣行,和大家一起看清反對派種種劣行的深重影響。
唱衰香港 損害形象
反對派自回歸以來,接二連三到外國「唱衰」香港,稱香港「一國兩制」有「危機」、各項自由受「衝擊」、司法獨立「保不住」云云,除了令別有用心的外國勢力,往往加以一唱一和,不時刊出所謂「報告」去對香港的人權和法治狀況等說三道四,打擊香港國際形象外,也令部分不知就裡的外國人士,對香港產生誤解,嚴重影響各地人才的來港意慾。
校園政治 書桌不寧
在最新公佈的《IMD世界人才報告》中,香港的大學教育排名明顯被勁敵新加坡拋離。若要數本港大學近年環境變遷,最明顯當屬校園政治化問題日趨嚴重,從衝擊校委、禁錮及辱罵師長以至校園播「獨」,行為激進程度有增無減,個別甚至觸及法律底線,嚴重影響校園安寧,對於吸引人才留港自是百害而無一利。
港大校委會兩遭衝擊
提到校園暴力事件,最「經典」一定要數港大校委會兩次被衝擊。事件中多名校委及職員受傷,有份出席校委會會議的時任港大校長馬斐森直言感到生命受威脅。帶頭搞事的時任港大學生會會長及外務副會長馮敬恩、李峰琦其後被法庭裁定「在公眾地方擾亂秩序」、「妨礙公職人員執行公務」等罪名成立,分別被判社會服務令。
此後,港大多項國際排名均錄得下跌,被質疑管治不力的馬斐森提早「跳船」,轉職至英國愛丁堡大學。
此外,各大學的典禮及學生會掌握的不同平台,近年經常淪為播「獨」場所,而學生會經常將激進政治手段帶入校園,如本年初浸大學生「佔領」語文中心及上月的理大生衝擊校方管理層事件,教職員遭禁錮或圍堵,教師尊嚴跌至谷底,還談何吸引與挽留人才。
違法暴力 驚走人才
香港向來以和平、安全、秩序良好的形象著稱國際,但近年反對派不斷從不同層面向社會傳遞違法訊息,包括有「法律學者」在大學校園向學生傳達所謂「違法達義」的思想,公然鼓吹學生到香港商業中心地帶「佔領」主幹馬路;反對派政黨以所謂爭取「真普選」的藉口,煽動市民上街「佔領」。
「佔領」禍害後,反對派中更催生出激進甚至「港獨」勢力,有關組織、團體主張「武力抗爭」,最終出現2016年農曆新年間的旺角暴亂事件,令不少香港市民單看畫面已感觸目驚心。
在這一震驚國際的暴動行為之後,「港獨」分子又向學生埋手,宣傳「港獨」,及在選舉中宣揚「港獨」,甚至在當選後借就職宣誓作出播「獨」辱華行為,一次次挑戰「一國兩制」的底線,製造影響嚴重的政治事件。
這些與國家背離的「港獨」主張及大型違法事件,都令人憂慮香港的政局不穩,從而削弱人才來港或留港發展的信心。
炒作「換血」謬論 屢阻專才來港
全球各地都在努力吸引人才,特區政府過去多年亦提出多項應對策略,包括放寬多項人才入境計劃的逗留安排、公佈人才清單等,致力吸引更多高質年輕人才來港發展。對於政府提升香港競爭力的舉措,反對派不僅沒有支持,反而出於為反而反的政治目的,置香港競爭力和前途於不顧,在失業率持續維持在極低水平的情況下,以「保住本地人才飯碗」為反對藉口;更挑動兩地矛盾,炒作「人口換血」的謬論,竭力阻撓政府吸引人才措施的落實。
2013年10月,特區政府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提出應對人口老化、勞動人口下降的五大方向,包括以更積極進取的策略,訂明目標吸納對象,吸引更多海外及內地人才來港,累積人力資本。時任工黨主席李卓人則力踩該文件,指責文件「以商為本」,最實在的內容是輸入外勞。
在2015年施政報告中,時任特首梁振英強調,足夠及優質的人力資源是香港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並提出多項措施,包括放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逗留安排,及調整「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的綜合計分制,吸納更多擁有優秀教育背景或國際工作經驗的年輕人才來港發展。
妄言「人口換血」 恐嚇打爛飯碗
反對派隨即聲言這是「人口換血」。工黨當時表明「反對輸入專才」,聲稱如果實行有關建議,香港基層、中層及專業的僱員都會受到「威脅」。「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聲稱,政府「沒有盡責」培育本地人才,又抹黑稱這會「破壞」香港專業服務水準。他更離譜地聲言這是「媚共賣港」,稱內地人將分攤本地資源,「溝淡」香港「本土」人口比例,以「全面掌控香港」。
林鄭曾批反對派言論偏激
時任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主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批評,這些反對以任何形式吸納外來人才的言論偏激,質疑旨在危言聳聽,製造社會分化。她強調,在全球化的經濟下,強大多元的人才庫有助吸引更多投資,促進產業發展,香港沒有任何理由將外來人才排拒於門外。
反對派就連民間提出的輸入人才、增強香港競爭力的建議也打壓。2016年10月,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經濟研究報告,建議香港採用類似美國「綠卡抽籤」計劃,讓符合年齡組別、教育水平和工作經驗的內地人透過抽籤來港工作。報告又提出, 香港每年要額外輸入1.5萬名移民,才能有助提升香港人力資本、改善人口老化及抑制勞動人口下滑。
不過,「香港人口政策關注組」召集人、「新民主同盟」荃灣區議員譚凱邦聲稱,香港仍然有「足夠」勞動人口,認為政府以人口老化為「藉口」。工黨秘書長譚駿賢就聲稱,政府一旦「把關不嚴」,僱主可藉聘請內地人「壓低」港人員工的薪酬。
今年8月,政府首次公佈香港人才清單,以吸引世界各地優秀人才,配合本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被裁定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的姚松炎撰文,聲言香港本地仍有很多增加勞動力的空間,包括婦女就業,但政府的支援政策「欠奉」,相反在輸入外勞措施方面就「落足馬力」,聲稱有關做法會令本地人才更難尋找工作。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