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為紀念李苦禪誕辰120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法古禪心——紀念李苦禪誕辰120周年藝術展」2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記者獲悉,國學大師范曾為《法古禪心——紀念李苦禪誕辰120周年藝術展作品集》作序,並稱「苦禪先生曾在誨我時常常提及 『以天合天』…苦禪先生深悟其理,因為繪畫的終極目的,不是留下筆墨的表象,而是留下心智的勝果。」
范曾先生在序中寫道,苦禪先生的恩師齊白石曾喟然長歎:「吾門下弟子,不下千人,眾皆學我手,英也奪我心。」齊白石先生心中所儲藏者大分有二:首先,來自星塘老屋前一泓清泉的蕩漾淥波和借山屋後一抹青山的靉靆雲煙,這是大自然的無言之教;其次,是他「廿七年華始有師」,遇到了王闓運、樊樊山等大儒宿彥的哲學與詩性的培育。苦禪先生深識白石大師的心靈是他的藝術之源,至於筆痕墨跡之傳習,還在其次。於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苦禪先生畫蝦,因為惟知其跡,是得不到大師之心的。
他亦在序言中提及「以天合天」稱,這是自子思(孔伋)提出「天人合一」之後,莊子的進一步發揮。莊子以為人類的生命主體與客觀存在的宇宙本體是不可或分的,而越一千八百年到王陽明「心外無天」,則是中國哲學中「心學」的至高境界。苦禪先生深悟其理,因為繪畫的終極目的,不是留下筆墨的表象,而是留下心智的勝果。
齊白石大師又盛讚苦禪先生「英(苦禪先生原名李英)也無敵」,「英也過我」。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齊白石大師憑著他的睿智,知道他這位拉洋車以求食指的山東俊傑,必將於寫意畫領域無敵於天下,而苦禪先生的早慧,使齊白石欣感不只後繼有人,且也不輕讓於他,這是老人的厚愛和謙遜,當然也包涵著勖勉和期待。
范曾續指,王國維於《人間詞話》中剖析詞人之「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指詞中景物皆著作者之痕跡。而「無我之境」則不知何者為物,何者為我。苦禪先生至五十以後,所畫一葉一花、一蟲一鳥皆為自身之寫照,初不知物、我有何分別。藝術能至此,詞人中李後主、納蘭性德,詩人中陶淵明、蘇東坡是也。近代以降,大寫意花鳥畫能臻此境者,捨苦禪先生其為誰?
序言稱:當然,我們必須談及苦禪先生的筆墨,自蘇東坡、米芾提倡文人畫之後,一千年來,畫家何止萬千,高原而後有山峰,山峰而後有峻巇,我們大體可以選擇出三座大山以為標誌,而他們筆墨風格殊異,卻同赴藝林絕域:徐渭、八大山人和李苦禪。徐渭縱橫恣肆,八大清純冷逸,而苦禪先生穩健雄渾,這是不可取代的歷史性坐標。或有人問齊白石何在?我以為齊白石稱「英也過我」,非徒托空言,謹依大師之說。
苦禪先生人品為他豪宕剛強筆墨之根基,在日寇前的高風亮節,足垂汗青。其一生不愧孟子之贊「大丈夫」:「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愛吾師之藝,吾敬吾師之品,執筆為序,前塵往事湧向心頭,正所謂:「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願與所有苦禪弟子和後來者共勉。
據悉,「法古禪心——紀念李苦禪誕辰120周年藝術展」是「國家博物館20世紀大師系列展」之一,也是繼「潘天壽藝術展」、「李可染藝術展」、「黃胄藝術展」、「黃君璧藝術展」等展覽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再次向藝術大師致敬的重要展覽,展覽為期一個月。現場展出了百餘件李苦禪不同時期的精品力作、與藝壇宗師齊白石先生和徐悲鴻先生的往來信札、論畫手稿、經歷顛沛流離依然保存完好的學生作品、去世前幾小時的書法日課習作以及不勝枚舉的體現李苦禪高逸風骨的作品、實物等。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