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心臟病專家潘湘斌:首創超聲引導技術 造福逾30國患者

2018-11-23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外科病房主任、雲南阜外醫院執行院長潘湘斌教授。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外科病房主任、雲南阜外醫院執行院長潘湘斌教授。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心臟病手術,是目前人類風險最高、技術最複雜的外科手術,被譽為醫學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長期以來致力於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心臟手術療效,近年來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外科病房主任、雲南阜外醫院執行院長潘湘斌教授及其團隊的努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以「源於傳統、超越傳統」的理念開展創新工作,使中國心臟病手術治療從方法學到醫療器械都取得一系列全球首創的重大創新成果,實現「不開刀、不用放射線甚至無須全身麻醉」就可以治療多領域複雜心臟血管疾病手術。這些創新成果已推廣至內地多地和香港,並遠播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令全球數以萬計的心臟病患者重獲新生。潘湘斌教授日前在北京接受本報專訪,講述中國心臟病研究治療領域的創新之路。

今年中秋,潘湘斌在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與林逸賢教授團隊合作完成手術。受訪者提供。

今年中秋,潘湘斌在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與林逸賢教授團隊合作完成手術。受訪者提供。

「我跟一般的心臟外科醫師不太一樣,我有兩個執照,既可以做外科開刀手術,又可以做內科介入治療,是心臟外科、心臟內科『雜交』出來的。」潘湘斌身兼阜外醫院心臟外科病房主任,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執行院長等數職,每年要進行1000多台心臟手術,幾乎相當於中等醫院一年的總和,同時還帶領團隊不斷攻克心臟病領域的世界難題。這一切的基礎,源於他的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鬍盛壽院士培育複合型人才的計劃。潘湘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學成心臟外科技術之後,以雙倍的努力重新學習心臟內科的介入技術,赴海外習得最先進的技術,成為內外兼修的在心臟病醫學領域難得的複合型人才。

超聲引導開創醫學新方法 已推廣至30多國

潘湘斌為非洲小患者診治。受訪者提供。

潘湘斌為非洲小患者診治。受訪者提供。

在潘湘斌取得的十餘項全球專利技術中,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Percutaneous and Non-fluoroscopical Procedure,PAN Procedure)是最令他驕傲的傑作。在傳統的心臟外科手術中,需要在患者胸部切開6-15cm的切口,靠體外循環來維持手術期間心臟停跳對人體的影響;而傳統的內科治療,醫生會使用放射線和造影劑,來作為術中引導。但是,孕婦等很多病人無法使用造影劑,或不能承受輻射損傷,或存在過敏、腎功能損害等風險,無法進行手術。同時,醫生需要穿上幾十公斤的沉重悶熱的鉛制防護服,承受極高的勞動強度,而且對醫護工作者的累積輻射損傷會大大增加腫瘤的發生率。很多人都想過用經胸超聲作為引導,但技術難度太大,紛紛以失敗告終都未成功,直到潘湘斌團隊開創先河並開始應用於萬千患者。

潘湘斌與非洲醫護人員一起完成手術。受訪者提供。

潘湘斌與非洲醫護人員一起完成手術。受訪者提供。

今年首屆醫師節當天,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報道了潘湘斌用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在門診治療心臟病患者的新聞,以前心臟手術是非常重大的手術,需要長時間的住院,而且要手術室或導管室等多部門眾多工作人員合作才能完成治療,如今,潘湘斌的新技術讓患者無需住院,在門診就完成治療,當天就可以回家,不但明顯節約醫療費用,而且患者可以全程輕鬆與醫生交流,大大減輕痛苦!

潘湘斌與他兩位來自海外的高徒。左側是日本醫生Osamu Hashimoto,右側是肯尼亞醫生Vitalis Bwire。受訪者提供。

潘湘斌與他兩位來自海外的高徒。左側是日本醫生Osamu Hashimoto,右側是肯尼亞醫生Vitalis Bwire。受訪者提供。

經過多年的努力,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已經從早年只能治療房間隔缺損這樣的簡單心臟病,發展到能治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二尖瓣疾病、主動脈瓣疾病、肺動脈瓣疾病,甚至能處理左心耳、弓縮窄等複雜病變,從單一技術發展成為一整套方法學,並向世界推廣中國方案。

2018年5月,國家心臟中心結構性心臟病年會,潘湘斌與團隊成功直播二尖瓣微創介入修復手術。受訪者提供。

2018年5月,國家心臟中心結構性心臟病年會,潘湘斌與團隊成功直播二尖瓣微創介入修復手術。受訪者提供。

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生前往中國,向潘湘斌團隊學習超聲引導經皮介入等技術。潘湘斌說,很多非洲貧困國家醫療條件很差,以前需要造影機、體外循環機等價格高昂醫療設備才能進行複雜的心臟手術,學習了中國的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只用超聲設備就能完成,是發展中國家患者的福音。此外,包括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先進國家的醫生也在學習這項技術,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治療,往往更重視患者和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受到的醫療副損傷,超聲引導技術避免了放射線及造影劑給醫患雙方帶來的傷害。

2018年5月,潘湘斌在伊斯坦布爾大學成功直播由其原創的超聲引導介入手術。受訪者提供。

2018年5月,潘湘斌在伊斯坦布爾大學成功直播由其原創的超聲引導介入手術。受訪者提供。

「我一直認為一項技術如果只有少數人能使用,那就不是好技術。」潘湘斌教授在以往的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的教學中,發現這項技術對醫生的水平技術要求非常高,不利於技術推廣。為此,潘湘斌和團隊自主研發出一系列超聲引導專用器械來降低技術難度,促進推廣應用。其中全球首款超聲引導專用導絲已經進入臨床試用,該新型導絲可方便超聲定位及顯影,明顯降低手術操作難度,提高手術成功率。在這款導絲的幫助下,具備一定基礎的醫生只要經過10台的手術學習,就可獨立安全的完成超聲引導介入手術。今年7月,潘湘斌利用超聲引導專用導絲為1名患者成功進行單純超聲引導經皮房間隔缺損封堵術,標誌着這款創新產品的臨床使用和循證試驗的正式開啟。

創新二尖瓣返流修復系統 性能超西方產品

2017年,潘湘斌到柬埔寨,為當地患者帶來了新生。受訪者提供。

2017年,潘湘斌到柬埔寨,為當地患者帶來了新生。受訪者提供。

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是一種心臟病領域的全新醫學方法,就如習武之人打通「任督二脈」般,令潘湘斌的醫學創新之路「一通百通」,原創性成果不斷湧現。近日,潘湘斌在美國權威心血管外科雜誌(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全文發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介入二尖瓣修復系統MitralStitch™挑戰病例報道。這是中國首個在國際高水平專業期刊上正式公開發表的微創二尖瓣介入領域報道,業界認為,這標誌着中國二尖瓣介入領域正式步入國際舞台並獲得認可。

二尖瓣反流多是因心臟損耗引起,「簡單來說,就像心臟里一個兩扇頁的門,門壞了就關不嚴實了」。隨着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二尖瓣返流患者會越來越多,而且多數是手術條件不佳的老弱患者。為此,潘湘斌團隊自主研製出MitralStitch™系統,並已成功治癒10名重症二尖瓣返流患者。

「此前西方的醫療器械,就像是一把鎖,把這兩扇頁徹底鎖上,雖然解決了關不上的問題,但是門的開放程度就受限制了,就不能打開了。中國的MitralStitch™系統,則像給兩扇頁栓上一根繩索系著降落傘,開門的時候放鬆,關門的時候自動拉緊,讓門可開可關。」潘湘斌說,傳統的二尖瓣返流等心臟手術,需要打開胸腔,建立體外循環,手術難度高,對病人的身體條件要求嚴格苛刻,術後恢復較慢。有了MitralStitch™系統,僅需在胸部下方打開一個小孔,全程使用無醫學損害的超聲引導技術,就能完成手術。MitralStitch™系統在TCT大會上做主題推介後引起各國同行的廣泛關注,未來將在中國、美國、歐洲同時進行臨床試驗,有望在全球上市,造福更多患者。

「消失」在身體中的封堵器造福先心病患者

在「一帶一路」醫療外交中,潘湘斌將中國原創的醫療技術傳授給多國醫生,廣受好評。受訪者提供。

在「一帶一路」醫療外交中,潘湘斌將中國原創的醫療技術傳授給多國醫生,廣受好評。受訪者提供。

在潘湘斌的從業經歷中,曾有一段時間專門面對兒童心臟病患者,尤其是數量龐大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兒童心臟病可使用的醫療器械少,現有產品亦容易引起後遺症,影響兒童成長發育。在長期的探索研究中,潘湘斌針對先天性室間隔缺損,充分利用超聲探測的優勢,自主研發出「完全可降解室間隔缺損封堵器」。與傳統封堵器相比,完全可降解心臟封堵器植入人體後可逐漸被自身組織所替代,由人體組織自然修復缺損,在治療心臟病缺損的同時,實現體內完全無異物殘留,杜絕了遠期併發症。

2018年2月,潘湘斌親自主刀,在患者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全程採用超聲引導,通過僅拇指大小的切口,成功植入全球首枚完全可降解室間隔缺損封堵器,標誌着中國在完全可降解封堵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邁入世界領先行列。在這款封堵器研製過程中,產生出很多材料學及製造工藝等方面的新技術,未來還可能用於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心臟瓣膜病、房顫等患者。

以中國智造實現醫者情懷

正如潘湘斌所說的,他顯然不是一名普通的醫生。每年千台以上的手術量,治癒過數以萬計的病人,究竟是什麼原因令他在臨床之餘,潛心於醫學的自主創新?面對記者,他回憶起一些不同尋常的故事。

潘湘斌開始致力於研究開創性的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源於多年以前在美國參加的一次心臟病領域會議。「那是一個規格非常高的會議,我作為中國醫生的代表上台發言。我準備的內容非常詳實,包括近年來手術中的各種案例。我非常認真的完成發言,台下響起一片掌聲。但是之後,一位美國主辦方上台,說了一句我此生不會忘記的話,他說『感謝中國同行驗證了我們的技術。』」潘湘斌回憶起這一場景依然有些激動,「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說我們中國醫生無論做得多麼努力、手術做得多麼好,永遠是別人的『打工仔』,難道我們要永遠跟在人家屁股後面?」

這句刻骨銘心的嘲諷,令潘湘斌開始致力於原創技術的研究,但是面對複雜的心臟疾病,面對強大的技術壁壘,創新從哪裡開始呢?對於心臟病領域來說,通過超聲引導介入技術進行治療,是一種全球醫學界都希望找到的方法,但從未有人成功過。潘湘斌則通過天賦與努力,開創了這條全新的道路。如今,美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的醫生都學習、驗證着中國原創的超聲引導技術。

「我是一名醫生,做科學研究,並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為了鬥氣,而是為解決臨床中切實的問題和困難。」超聲引導技術從試驗階段走向臨床的背後,就有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數年前,潘湘斌曾遇到過一位父親帶着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兒前來問診。「小女孩患有先心病,手術治療並不複雜,治癒率非常高,但這位父親跑遍全國大醫院卻沒人敢做這個手術。原來,因為小女孩患有白血病,剛做完骨髓移植,外科手術是沒法做了,如果使用放射線進行內科介入治療,有很大幾率會誘發造成腫瘤。事情就僵在這裏,父親帶着孩子失望的走了。」

「我下診後,在醫院的大廳里,又遇到了這位父親,他淚流滿面幾近絕望。我試圖安慰他說,以後還能再生個孩子吧。沒想到,這位父親回答,『其實我兒子已經大學畢業了,女兒是個棄嬰,把她撿回來,發現身上有很多種病,為醫治已經在全國奔波很多年了』。」潘湘斌頓時被這種人間大愛感染,他意識到使用超聲引導技術,就是小女孩生命最後的希望,於是向這位父親提出是否願意一試。這就樣,通過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一個米粒大小的傷口就讓小女孩順利完成了心臟手術。這項技術,也在潘湘斌的努力和患者的信任中走向成熟,造福更多人。

「我做創新的目標很簡單,做有用的創新,做有人用的創新,還要做可持續的創新」,潘教授用行動闡釋了注重實效的創新理念,超聲引導經皮介入技術、完全可吸收封堵器、二尖瓣修復系統等創新立竿見影地解決臨床難題。同時,創新的效果要足夠大,才能吸引大家來學習和應用新技術,這正是潘湘斌被邀請到多個國家演示推廣手術的關鍵原因,更重要的是,其團隊還在用超聲引導的理念和經驗繼續攻克更多的疾病,造福廣大患者,成為可持續的創新。

阜外技術紮根大灣區 兩地醫療合作密切

在伊斯坦布爾大學醫學院,兩位家長得知潘湘斌能夠治療孩子的心臟病激動不已。受訪者提供。

在伊斯坦布爾大學醫學院,兩位家長得知潘湘斌能夠治療孩子的心臟病激動不已。受訪者提供。

今年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潘湘斌曾再次飛赴香港,與本港醫生團隊合力完成複雜的心臟手術。他告訴記者,在心臟病領域,內地與香港的合作交流非常廣泛,未來更希望兩地能夠更緊密合作,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創新發展。

不久前,深圳市與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簽署協議,將建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深圳醫院,力求打造大灣區心血管醫療高地。在發展目標上,阜外深圳醫院將對標國內外最好的醫院,立足深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東南亞,建成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高水平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和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這意味着,包括港人在內的大灣區居民,將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潘湘斌等阜外醫療團隊的頂級醫療資源,進一步促進兩地醫療優勢互補。

在平日的醫療活動中,潘湘斌也與港人交流合作密切。潘湘斌兼任雲南阜外醫院執行院長,由於西南地區的貧困人口較多,且雲南處於心臟病多發的高原地區,尤其是很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得不到及時醫治。為此,雲南阜外醫院與李家傑珍惜生命基金及瑞銀慈善基金會合作,開展了「雲南省貧困先心病兒童救助項目」,滿足救助條件的貧困先心病患兒家庭可向雲南省阜外醫院申請進行慈善救助金申請,醫院將進行免費救治,產生的手術費用由醫保及基金會承擔。

項目從2017年11月啟動,已在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救治省16個州市尋找到1000多名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提供免費救治,為孩子們送去「心」的希望。

潘湘斌簡介

今年中秋,潘湘斌在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與林逸賢教授團隊合作完成手術。受訪者提供。

今年中秋,潘湘斌在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與林逸賢教授團隊合作完成手術。受訪者提供。

潘湘斌教授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知名專家,現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醫院心臟外科病房主任,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執行院長。其擁有多項世界首創技術,受聘擔任美國胸外科醫生協會(STS)及,美國心臟病學院(ACC)和美國心血管介入學會(SCAI)外籍資深專家。

潘湘斌團隊的主要診療範圍,包括成人瓣膜病:「不開刀修復瓣膜」;先天性心臟病:「不開刀、無放射線、不全麻治療心臟病」;擅長外科微創手術及經皮介入治療,將內外科技術取長補短,為不同患者實施個體化治療;具體擅長疾病:二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三尖瓣、房顫、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心肌炎等。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