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同發展、共繁榮:香港市民眼中的改革開放

2018-12-15

【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由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飛躍40載 同發展·共繁榮」展覽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不少香港市民聞訊趕來,了解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70歲的梁水友駐足在一幅長約10米的大型屏幕前,屏幕每個畫面如往事重現。他感歎:「我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時代,畫面上的一切我都很熟悉。」大型屏幕分為4部分,分別展示在改革開放4個不同階段香港的不同貢獻。

20世紀90年代,梁水友到深圳一家港資五金工廠工作。「記憶中往工廠的路上,車窗外都是模糊的,因為車輛駛過泥土路便會揚起一片灰塵。」梁水友指著屏幕的一個畫面:1997年,內地第一條合資興建的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運營,成為中國高速公路史上的一座豐碑。

此次展覽的展品約有60件,共分為6個類別,分別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從以轉口貿易和製造業為主成功轉型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歷程,以及香港與內地在經貿、影視、音樂、體育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

部分展品還反映了香港行業發展。例如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玩具業將生產線轉移到內地,椰菜娃娃、玩具車、變形金剛玩具場景擺設、黃色小鴨塑膠玩具等展品見證了香港玩具業的輝煌時代。

不少外國人也前來參觀展覽,他們或注視著編號「001」的改革開放後第一份中外合資合同,或觀賞著香港轉型為國際金融中心後其交易所交易員穿著的紅背心,不時發出驚歎聲。

走進「影視區」,四周掛滿了改革開放40年來兩地合拍電影和香港電視劇的圖片。點擊屏幕前方的觸摸屏,開始播放香港電視劇《上海灘》的片段,經典主題曲也引得展區的市民側耳傾聽。

「影視區」內,68歲的香港市民梁錦明用手機不斷拍攝周圍的圖片。他說:「上世紀80年代,很多香港電視劇在內地熱播,比如《射鵰英雄傳》《上海灘》,我們印象很深刻。」90年代初,梁錦明到深圳一家工廠擔任生產工程師。「內地改革開放後,很多香港人北上打拼,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如今的大城市,離不開香港的貢獻。」他說。

從唱片、錄音帶、光盤到MP3,隨著時代進步,音樂播放器材也逐步升級。「音樂區」播放了40年來深受樂迷歡迎的37首香港粵語流行歌曲,記者拿起播放器上方的耳機,一首《沉默是金》唱出了上世紀80年代粵語歌曲的獨特魅力。

「體育區」則以互動多媒體遊戲的方式,介紹香港承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項目的情況。很多香港市民排隊等候,有父母帶著子女,也有年輕的香港學生,他們準備參與一場模擬馬術障礙賽,感受馬術比賽的獨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展區內一幅裸眼3D顯示屏循環播放時長2分鐘的3D短片,以新穎形式展示「一國兩制」下香港在金融、創新科技、基建、物流等領域的優勢,以及「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為香港帶來的機遇。

裸眼3D顯示屏旁有一台全息投影儀,以立體影像呈現香港5個已經啟用或即將落成的大型基建設施,包括港珠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西九文化區。

「以前香港到內地的交通不完善,我們很少回內地探望親人。如今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都啟用了,回內地越來越方便。」79歲的香港退休教師羅淑玲特地趕來看展覽,她感慨改革開放為香港帶來的變化。

「飛躍40載 同發展·共繁榮」展覽由特區政府新聞處策劃主辦,是香港特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週年的重要活動。展期將持續至明年1月28日,供香港市民免費參觀。

責任編輯:遠航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