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 內房企最會賺錢的中海3月20日交出2018年成績單,中海外發展(00688.HK)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顏建國在業績發佈會表示,2019年3500億港元銷售目標值僅是預估,如果市場好的話可能超過這一目標。與單純沖量相比,中海更追求稅後淨利潤持續穩定增長,對規模和排名看得不是特別重,如果淨利潤增加對規模增加有要求,中海也會增加規模,最終希望追求量價平衡,淨利保持領先地位。
看重有質量的發展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海完成合約額3012億港元,銷售單價18905港元每平米,分別同比上升29.8%和17.8%,同時實現銷售回款2726億港元,同比上升19.6%。回款率達90.5%。
2018年,中海經營溢利同比上升12.5%至707.3億港元,其中,公司股東應占溢利上升10.1%至港幣449.0億港元,淨利潤率達26.2%,繼續保持行業領先。
今年是中海成立40週年,顏建國稱中海進入了「不惑之年」。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海完成合約額3012億港元,銷售單價18905港元每平米,分別同比上升29.8%和17.8%,同時實現銷售回款2726億港元,同比上升19.6%。回款率達90.5%。
展望2019,中海提出的銷售目標是3500億港幣,同比增長16%。與不少房企30%以上的營收和利潤增速相比,市場認為中海所定目標相對謹慎。
「總的來看還是由於結算的原因,我們的營收和利潤都是由過去幾年轉換來的,上幾年我們的銷售速度增長沒有那麼快,所以規模增長稍微慢一點。」 顏建國回應稱。
他指,「中海的淨利潤持續保持兩位數,而且我們的基數已經很高了,這次達到了449億港元的淨利潤,基數到四五百億的時候,增長10%也有四五十億了,相當於人家20%、30%的增長,但是總的來看,的確我們在規模方面,這兩年還是比較穩健的。」
「規模對我們來說不是特別去追求的目標」。在顏建國看來,中海是要有利潤的銷售、有質量的發展。他判斷,今年市場總體會趨於平穩,由於政策放鬆的滯後效應,全年可能呈現前高後低的表現,因此中海在推貨上的安排也會以此為依據,而2019年的總供貨量在6955億港元,全年去化率在50.3%左右即可滿足3500億港幣銷售目標。
深耕現有城市 適當在城市群外溢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海透露,2019年堅持穩健並適度進取的拿地策略。2018年,中海在內地28個城市和香港共買入63幅地塊,全年累計新增土地儲備建築面積1764萬平方米,權益建築面積1272萬平方米,新購地總金額達1443.2億港元,權益地價港幣1084.4億元。
顏建國透露,目前在中海9144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當中,一線佔了15%,二線佔了65%,去年中海在北京、上海、香港的土地投資額達到了400億港幣,超過了1/3。中海始終相信相信一線城市,以及以一線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在未來相當長時間仍是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因此策略上首先會深耕現有的城市,其次是對目前所進入的城市群適當地外溢。
資源投入有輕有重 應對未來挑戰
作為中海盈利最大的住宅板塊,顏建國形容它是中海的「今天」,並表示中海會用90%的資源用於住宅開發,因為目前中國房地產行業最賺錢的還是在住宅產業裡面,周轉快,利潤率相對比較高一點。
作為第二層次的商業,則被顏建國定義為中海的「明天」。2018年,中海商業部分的占比為7%-8%,收入已經超過了40億港幣,增長速度38%。未來,顏建國希望在2020年中海的商業收入超過50億港幣,在2023年收入達到100億港幣。
此外,包含教育、養老、物流等產業的創新業態被定義為中海的「後天」。中海計劃每年投入1%-2%的資源來拓展,既是探索未來利潤成長的空間,同時是對目前住宅產業產生協同性,更好地為住宅產業服務。
顏建國表示,中海發展既要看今天,也要看明天,同時看後天。對上述業務投入資源的安排,既能把當下做好,能夠保持持續的增長,同時也為未來的轉型留出足夠的空間,也為未來的成長進行不斷地探索。
責任編輯: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