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民眾抗日第一槍被認定在瀋陽新民打響

2019-03-29
高鵬振 (本報遼寧傳真)

高鵬振 (本報遼寧傳真)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位於遼寧瀋陽的新民市,曾是抗戰初期義勇軍頻繁活動之地。記者今日(29日)從新民市文廣局獲悉,此間姚堡鄉紅嶺村日前被遼寧省史學專家組認定為中國十四年抗日戰爭民眾打響第一槍的地方。1931年9月27日,以東北國民救國軍司令高鵬振為首的綠林隊伍在此成立了「東北民眾抗日鎮北軍」,成為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的首支民眾抗日武裝隊伍,也是抗日義勇軍的前身。同時,由他創作的義勇軍軍歌也成為現今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始「母本」。

國歌母本誕生地

經搜集整理還原的義勇軍軍歌。(本報遼寧傳真)

經搜集整理還原的義勇軍軍歌。(本報遼寧傳真)

據考證,「九·一八」事變時,正在瀋陽養傷的民間義士高鵬振,來到新民縣,聯合一些沒有撤退的東北軍軍官和綠林武裝,於1931年9月27日在新民縣舉起抗日大旗,成立了一支約200人的「鎮北軍」隊伍。此後,高鵬振被推選為「東北國民救國軍」,成為民間抗日的重要力量。

高鵬振報號「老梯子」,他在抗日過程中創作的義勇軍軍歌成為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原始的「母本」,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形象源頭與精神源頭。本次考證工作由遼寧省政協文史顧問等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組,從題材、內容及文字三個方面對高鵬振創作的《義勇軍軍歌》和《義勇軍進行曲》進行了綜合對比分析,從而確認了這一歷史事實。

據新新民市文廣局局長梁勇向本報記者表示,將來這些歷史事實都會寫入中國歷史包括中小學課本兒,對新民的文化起到助推作用,對新民這個英雄的城市進行弘揚,深刻反映新民紅色文化的厚重。

義勇軍袖標見證歷史

義勇軍曾佩戴過得「國民救國軍」紅袖標(本報遼寧傳真)

義勇軍曾佩戴過得「國民救國軍」紅袖標(本報遼寧傳真)

就在上述新史實獲認定後,瀋陽民間收藏家張廣勝向本報記者展示了一件義勇軍袖標,其上凝結著的深紫色鮮血成為這段歷史的見證。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顧問崔俊國向記者介紹了這枚上書「國民救國軍」字樣的紅袖標背後的故事。

這是1931年日軍在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全東北後,中國人民自發組成抵抗和反擊日本侵略者的義勇軍所佩戴的袖標,是中國人民14年抗戰歷史的見證。佩戴袖標的義勇軍,在與日本關東軍的戰鬥中壯烈犧牲,這枚袖標作為日軍的戰利品,被日軍士兵帶回日本。

東北抗日義勇軍是「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淪陷初期,以部分東北軍舊部和愛國民眾自發組成的抗日武裝力量,人數最多時曾達約30萬人,活動地區幾乎遍於東北全境。在東北抗日義勇軍的歷史上,瀋陽新民具有重要意思。姚堡鄉紅嶺村原名沙嶺崗子,自高鵬振在該村誓師抗日後,義勇軍頻繁活動在新民、彰武等地。

責任編輯:滅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