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活着的」原始繪畫:澳大利亞樹皮畫深圳展出

2019-04-22

【文匯網訊】(記者李望賢 深圳報道)由深圳博物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大師:澳大利亞樹皮畫藝術家」展覽日前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澳大利亞駐廣州總領事陸志成、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館長馬修·特利卡、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單威等嘉賓出席開幕式。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19年5月26日。

據悉,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文化是地球上延續至今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歷史可追溯至六萬五千年前。位於澳大利亞北部的阿納姆地,是許多原住民族群的家園。樹皮畫的內容包含了原住民的信仰、生活習俗、傳統祭祀、以及關於自然與環境的知識,是記錄原住民文化與精神世界的百科全書。繪畫所用的素材皆為大自然的饋贈:剝樹皮為畫布,取赭石為顏料。經過數萬年的發展演變,原住民的藝術以樹皮畫的形式保持着夢幻般的想像力和強烈的生命力。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是目前全世界收藏樹皮畫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博物館,本次展出的樹皮畫作品均來自該館館藏。本次展覽展示了位於澳大利亞北海岸線的阿納姆地原住民藝術家創作的120餘件樹皮繪畫,以及繪製工具、木雕木刻等,反映了澳大利亞原住民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以及他們的生活習俗、精神世界與文化傳統,也展現了澳大利亞原始藝術的鮮明特色。

《草編魚簍》 1966年創作 達烏迪,噶萬努克氏族 李望賢攝

《草編魚簍》 1966年創作 達烏迪,噶萬努克氏族 李望賢攝

據工作人員介紹,展品創作於1948年至1985年間,其中包括伊熱瓦拉、納瑞金·梅么如、毛瓦蘭·馬瑞卡、戴維·馬瀾紀等原住民藝術大師的作品。根據畫家的家鄉和繪畫風格,展覽分為三個部分:阿納姆地西部,大多是具象描繪人與物的樹皮畫,所繪人、動物的圖像,個性鮮明,清晰可辨;阿納姆地東部,側重以氏族圖紋為重心的幾何構圖;阿納姆地中部,傾向將兩者合二為一,既汲取了西部的寫實,也具有東部對圖紋細節的處理及對稱組合等元素。

《鱷魚圖騰》 1965年創作 伊熱瓦,拉伯恩氏族 李望賢攝

《鱷魚圖騰》 1965年創作 伊熱瓦,拉伯恩氏族 李望賢攝

這次展覽是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的樹皮畫第一次前往中國展出,深圳博物館是繼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之後國際巡展的第三站。

《儒拉津勾氏族葬禮》,1967年創作 馬瑟曼·馬瑞卡,儒拉津勾氏族 李望賢攝

《儒拉津勾氏族葬禮》,1967年創作 馬瑟曼·馬瑞卡,儒拉津勾氏族 李望賢攝

澳大利亞樹皮畫深圳展出 李望賢攝

澳大利亞樹皮畫深圳展出 李望賢攝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