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心理專家:吳謝宇或具有雙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

2019-04-30

【文匯網訊】據中國婦女報報道,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發佈了一則懸賞通告。通告稱,2月14日情人節,警方發現一名女子謝天琴死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萬元緝捕。警方對吳謝宇的懸賞通告,就貼在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的大門口。

中國婦女報微博

中國婦女報微博

時過3年,「北大學子弒母案」隨著嫌疑人吳謝宇的「消失」一度陷入停滯。2019年4月21日晚,直到吳謝宇出現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機場公安民警抓獲。近一周來,「吳謝宇逃亡3年終落網、目前被羈押於福州市第一看守所」等消息在福州一中各種內部群裡傳播開來。

4月29日,中國婦女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一名付姓語文老師與吳謝宇母親謝天琴曾是福州鐵路中學(2003年該校更名為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的同事,也同為福建莆田老鄉。付老師表示,吳謝宇高三時,自己曾受謝天琴委託為吳謝宇輔導作文。據了解,付老師講課時說得不投合時便會被吳謝宇反唇相譏。付老師曾評價吳謝宇:「很聰明,但太自負,會因自負而難成大器。」最終放棄對其輔導。

對此,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福建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福建省婦聯婚姻家庭指導中心顧問、福州市青少年心靈成長服務中心主任詹錦華認為,吳謝宇的反唇相譏行為或許是他在生活中常被反唇相譏的應對模式,同時也可能是潛在自負又自卑的心態。

詹錦華從事心理研究工作已20年之久,3年前「北大學子弒母案」發生時就開始關注該案件,根據多年的研究經驗,他猜測吳謝宇具有雙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他告訴記者:「案件的發生是非常悲哀的。21世紀弘揚的家庭教育理念要求教育達到四點——學會感恩、身心健康、擁有快樂的能力、有為社會服務的一技之長。而在吳謝宇案例中,這四點儼然沒有到位。」

在弒母之前,吳謝宇是母親的驕傲: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福州一中,高分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他開朗、熱情而自律,計劃去美國深造,許多同學稱其為完美的「大神」。

「毫不釋放天性的童年,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拔苗助長』。在孩子最應該釋放天性的時候,不要刻意打壓他們真實的想法。」詹錦華回顧一個曾發生在福建南平的類似案例,一名在父母的「高壓訓練」下學鋼琴的孩子,在五年級時對父母產生極大的逆反情緒,在交談中詹錦華了解到孩子的心聲:「我最恨媽媽。所有的小孩都是做完作業晚上9點睡覺,而我是彈完鋼琴到9點還要做作業,當我在彈鋼琴時只好看著別人在外面玩。」詹錦華發現,這名孩子儘管在同齡孩子中表現優秀,卻正在以失去童年快樂的方式來獲得其他方面的成長,加上親子關係緊張,不快樂的童年很可能導致孩子長成「一棵畸形的苗」。

在詹錦華看來,「北大學子弒母案」特殊性在於,作案更久、作案更周密。「從心理學上看,他們的行為能力就像不會成長的『巨嬰』,智商和情商並沒有同步成長。往往這些人從童年裡沒有獲得幸福感,認為必須抹掉些東西才能獲得快樂,想通過一場『革命』進入嶄新的世界。把父母看作自己成長的『絆腳石』,他們總想搬掉這塊『絆腳石』,繼續走自己的路,但這種方式是極其錯誤、極端的。」

據吳謝宇高中同學說,吳謝宇平時非常壓抑自己,幾乎所有事都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詹錦華認為,吳母一直以吳謝宇為榮,孩子是有一定負擔的。2010年,吳謝宇父親離世,原生家庭的變故也對他心境產生了影響。當時,16歲的吳謝宇扮演起安慰母親的角色,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堅強。

作案後封死了住處,將屍體用塑料布層層包裹,放入了活性炭吸臭;弒母后,還以母親名義貸款……詹錦華分析,來自生活的創傷,讓吳謝宇的多重人格更為扭曲,沒有外露的內心其實是悲哀的心理,甚至把所有的不快樂都投射在自己的母親身上。詹錦華說,青少年沒有社會經驗,他所在的小家庭就是社會,如此便可能在家庭裡施展報復行為。

吳謝宇原本的光明前途,與逃亡重慶兩年多在酒吧兼職,前後的反差令人難以置信。詹錦華分析,對作案動機避而不談,恰恰是吳謝宇最痛的軟肋,悲哀感、恥辱心促使他從心理上自然而然地迴避,也存在不希望別人效仿其行為的心理可能。

詹錦華認為,「北大學子弒母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有關家庭教育的心理研究表明,「教育是一項要讓人幸福的工程,父母做到真正的陪伴,讓孩子保持幸福感。」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詹錦華表示,家的概念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即便在孩子誕生的24小時,許多婦幼醫院也會做到母嬰同室,哪怕嬰兒在恆溫箱也要放在媽媽身邊,這是母愛的激發點。

在孩子青春期,應努力教育其調整情緒,提高抗挫能力,發展其感恩之心。

責任編輯:林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