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 會場特寫:習近平以古喻今掌聲頻頻

2019-05-15
开幕式后方悬挂的横幅。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理 摄

开幕式后方悬挂的横幅。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理 摄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走進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會場,會場後方懸掛的藍色橫幅上的標語尤其引人注目,這句話語出自習近平五年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一場演講。

在會場外,許多嘉賓則把擺放多語種書籍的展台圍個水洩不通,許多人都捧著介紹中國當代社會的各種出版物滿載而歸。很多嘉賓膚色不同、語言各異,但大家都為了親耳聆聽習近平的演講而早早來到會場。

中外嘉宾翻看多语种出版物。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理 摄

中外嘉宾翻看多语种出版物。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李理 摄

近些年來,中華文明不斷復興並獲得全球認同 。一名參加開幕式的外國記者告訴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說,他注意到中國高層在制定治國理政思路時,格外看中文明和文化的力量。習近平多次提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他還多次藉吟詠中外哲學家的名句闡述自己的治國思路和憫民情懷。

上午10時30分許,習近平健步走向講台,台下的嘉賓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個重要的時刻。習近平以古喻今,開場就提及孕育亞洲文明的河流文化。他說,從公元前數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河-恆河、黃河-長江等流域的人們,開始耕耘灌溉、鑄器造皿、建設家園。一代又一代亞洲先民歷經歲月洗禮,把生產生活實踐鐫刻成悠久歷史、積澱成深厚文明。

隨後,習近平又歷數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他說,《詩經》、《論語》、《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語》等名篇經典,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造紙術、印刷術等發明創造,長城、麥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吳哥窟等恢宏建築……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各種文明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

台下的嘉賓用陣陣掌聲回應習近平所倡導的四點主張。逾30分鐘的演講結束後,不少嘉賓還意猶未盡,一名外國嘉賓說,他從習近平的講話中聽出仁義、智慧、誠信、和善以及開放的訊息,這是中華文明最高貴的氣質,也正是現在中國和全球發展所迫切呼喚的。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