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向芸 成都報道)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地震發生時,距離震中50餘公里的宜賓市以及震感強烈的省會成都市,分別提前10秒和61秒收到了預警警報。
據悉,這一預警警報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發出,四川多地民眾通過電視、手機、專用地震預警終端等接收到了預警提示。
200餘所學校百餘個社區收到警報
「40、39、……3、2、1」昨晚,伴隨著間歇的「嘀嘀」聲,清晰的倒數計時在成都多個社區的廣播裡響徹夜空。當報數聲為「0」聲,尖銳的警報聲響起,很多民眾同時感受到了一陣強烈的晃動。除倒數計時聲外,一些正在看電視的民眾則在屏幕右下角看到了彈出的預警畫面,提醒地震橫波將到達的時間,並提示合理避震。
「地震發生時,大陸地震預警網同步向政府和應急部門、場鎮、社區、學校、電視、手機和媒體等不特定公眾同步發出地震預警信息。」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今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達到烈度閾值的終端都發出地震預警警報或提示,沒有烈度閾值的終端則按要求未發出地震預警。
據初步統計,長寧6.0級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宜賓、樂山、成都、涼山、德陽及雲南省昭通市等地的212所學校提前0秒到57秒發出預警,成都市100餘個社區通過廣播提前57到68秒發出預警,學校師生和市民都及時採取了合理避險措施。
已成功預警多次破壞性地震
據王暾介紹,「地震預警」是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震中正發生地震但還沒有對其周邊目標區域造成破壞前,給目標區域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10秒和20秒時,可使人員傷亡比分別減少14%、39%和63%。如果汶川大地震時有預警,可減少人員傷亡2至3萬人。」
王暾所說的ICL預警系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他回國帶領團隊一起研發的。「汶川地震發生當天,我就開始搜索地震預警的信息,想知道國內外有沒有地震報警裝置。」當他發現地震預警只在墨西哥、日本等少數國家應用時,他決定暫停在歐洲的博士後研究,回國研發地震報警器。
從2008年7日開始,王暾和團隊開始了與地震波的「賽跑」。截至目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地震部門合作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已成功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等52次破壞性地震。
亟待打通應用「最後一公里」
對於民眾所關心的震中預警問題,王暾表示這一難題目前尚無法解決。「預警系統響應地震需要時間,因此存在預警盲區。地震橫波破壞性較大,橫波預警盲區內未收到警報就感受到強烈晃動。地震縱波則是速度快、破壞小,縱波預警盲區未收到警報時只有輕微晃動。」
針對地震橫縱波的不同特性,ICL預警系統的盲區半徑分別是23公里和42公里,而震中及半徑23公里內的區域都屬於「燈下黑」。
「目前這一系統的平均響應時間、盲區半徑、震級偏差等關鍵核心技術和電視地震預警展示方式均優於日本。」王暾說,從地震發生到發出預警信息,日本需要的時間是9秒,他們只需要6秒。隨著監測站點的加密以及預警中心響應速度的提升,未來兩三年內這一預警時間還有望進一步縮短。「未來希望能把響應時間控制在4秒以內,雖然只有短短幾秒,但有助於解決地震預警盲區能否消除的問題。」
「自2012年開始,在當地縣政府的授權下,汶川、北川、茂縣在全國率先啟用電視地震預警,並在九寨溝7級地震時發揮了減災效益。」據王暾介紹,去年以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四川省廣電合作,已全面打通了地震預警網與四川廣電網絡的技術鏈路,在各級各地政府授權下,電視地震預警擴展到了四川省地震區的79個區縣,佔四川省地震區區縣數的60%,同時具有億級電視用戶的互聯網電視平台也已開通。
「但目前地震預警系統服務的人群還非常有限,民眾也尚未習慣在接受預警信息後及時採取合理避險措施。」如今,王暾最想解決的是地震預警應用的「最後一公里」問題,並呼籲盡快開通全省和全國電視、手機地震預警,並接入所有地震區中小學、危化企業等,以幫助減少人員傷亡,減輕次生災害。
「雖然地震預警技術已經攻克,但地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王暾透露,目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正啟動地震預報的探索,開始建設中國首個地下雲圖網——川滇地下雲圖網,計劃在四川、雲南建設2000個地下雲圖監測站,採集破壞性地震的案例和數據,由預報中心自動實時處理監測數據,生成地下雲圖,探索預報地震的方法。
話你知:地震預報與地震預警
地震預報:指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及地震影響的預測,是根據地震地質、地震活動性、地震前兆異常和環境因素等多種手段的研究與前兆信息監測所進行的現代減災科學。到目前為止,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臨震預報尚無任何國家能夠準確進行。
地震預警:通過在主要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地震預警監測儀,利用地震波傳播速度慢於電波的特點,在震中正發生地震但還沒有對其周邊目標區域造成破壞前,給目標區域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以減少人員傷亡以及由地震引起的高鐵、地鐵、輸油氣、燃氣管線、化工廠和核設施等重點工程的次生災害。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