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31省份專項治理校外培訓亂象 市場規模超800億元

2019-08-07

【文匯網訊】近年來,課外教育培訓機構迅猛發展,逐漸成為教育生態中的重要角色。但課外教育培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失范」行為,提前教學、超綱教學,與學校違規合作開展「掐尖招生」……被稱為「影子教育」的課外教育培訓,陰影越來越大。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向社會公布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據新京報8月7日報道,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開展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向「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6類突出問題發力。

日前,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向社會公布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並且,對校外培訓機構全面開展摸排。據介紹,截至5月23日,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近13萬所,整改培訓機構1.2萬所。

現狀1 校外培訓市場規模超800億元

《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至2016年,在教育行政部門登記註冊的民辦培訓教育機構有1.95萬所。此外,在工商等行政部門登記註冊的培訓機構超過10萬家,培訓機構總數約為20萬家。

一些培訓機構出現了「你可以不來培訓,但你的同學都來了」的廣告詞,「孩子不是在培訓班,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成了較為普遍的寫照。

中國教育學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小學輔導的市場規模超過800億元,上課外輔導的學生達1.37億人次,參與輔導機構的教師有700萬至850萬。以2014年為例,我國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學生約佔全體在校學生總數的36.7%,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達70%。

龐大數字背後,是每個家庭的「供給」。青島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一年前孩子上初中,為了提高成績,專門去培訓機構進行「一對一」輔導,一個小時125元,「平時放學後、周末都會過去,一個學期算下來得1萬元」。

現狀2 培訓機構圍繞「杯賽」形成產業鏈

2018年《教育藍皮書》中《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失范與治理》一文指出,早期校外培訓主要是幫助後進生「補差」,其次是發展學生興趣愛好。但現在的校外培訓主要圍繞擇校與升學,是以「培優」為主要目標,課後補習呈現小學生上課外班時間長於初中生,覆蓋70%以上中小學生;城市高於農村,東中部高於西部;文化課補習課程以數學比例最高,其次是英語和語文;重點學校學生的補習比例高於非重點學校,顯示「培優」的功能大於補差。

南昌師範學院教育評估院院長葉存洪指出,校外培訓機構往往以高強度培訓、大量做題、提前教育、全民奧數等模式,培訓學生「應試」技巧,裹挾家長帶着孩子拚命搶跑,無形中增加家長的群體焦慮。

近年來熱度不減的「華杯賽」、「學而思杯」、「希望杯」等「杯賽」包括大型培訓機構的「統測」成績,成了「幼升小」、「小升初」擇校競爭的敲門磚,不少中學依託社會培訓機構通過各種競賽「掐尖」選拔學生,培訓機構圍繞「杯賽」形成了培訓、與學校合作等完整產業鏈。

廣州市卓越教育校長周貴告訴記者,校外培訓南北有一定差異,北方很多都是全科培訓,南方則是分塊,缺哪兒補哪兒。原來廣州這邊培訓機構補差為主,補習的學生主要是成績處於中下游的,現在培優的越來越多。

廣州明師教育董事長羅宇恆也表示,部分培訓機構利用家長對孩子升學考試的恐慌,通過「飢餓銷售」,大搞奧數等各類加重學生負擔的「提優培訓」。

 治理

四部門出台「史上最嚴」整治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四部門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通知》指出,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等)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通知》還明確,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鈎的行為。

5月初,教育部、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派出七個督查組對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進行督查,通過不打招呼隨機抽查校外培訓機構,暗訪學生、家長等方式了解情況。

截至5月23日,教育部門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128418所,整改培訓機構12251所。

「校外培訓熱還沒有真正『退燒』,下一步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系統治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

如何為校外培訓降溫?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表示,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杜絕將培訓機構的結果與中小學招生掛鈎的行為。

舉措

北京海淀

公開學校招生渠道標準

家長被動選擇校外培訓很大程度是因為校際差異、教育資源不均衡,這也導致了培訓機構和學校「合作」、學校「掐尖」點招的行為。

北京市海淀區作為北京的教育大區,基礎教育的體量佔到北京市的1/5,同時因為歷史的原因,海淀區也存在南北的差距,「點招」情況在前幾年比較明顯。

海淀區教委主任陸雲泉表示,這兩年以來,海淀區規範了中小學入學的行為,特別是對民辦學校的招生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和界定。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我們約談了所謂的名校和熱點學校的校長,讓他們對社會有一個公開的承諾,同時建立了舉報電話,發現一個,立刻查處一個。」 陸雲泉說。「現在學校招生渠道和標準,都向社會公開,從學校來講,沒有了空間和途徑,如果私自招生,是沒有辦法註冊學籍的。」

廣州

課堂實行分層差異化教學

校外培訓的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在課堂無法「吃飽」、「吃好」。廣州執信中學採取分層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校中充分發展。

「在學科教學方面,我們向上課的40分鐘要質量,爭取在40分鐘能解決70%甚至80%的問題,這樣學生課後就比較輕鬆,減輕學生負擔。」執信中學校長何勇說,「教師教要精準,講要關鍵,學生學習要得法。採取分層教學、分層作業。」

該校英語老師岑立平講述了她的教學經驗,一方面減少重複的練習數量,根據學生情況布置作業,比如有的學生平時就很愛看英文小說,那英語閱讀的作業可以不做。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提高學生興趣。「英語教學很多備課內容都是自己編的,也會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知識,比如讓他們給影視劇配音。」

語文教學方面,針對學生們普遍頭疼的「作文」,該校董燕老師表示,會用「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熱情。「我讓學生從編雜誌開始。一開始,他們不用自己采寫,只摘登已經出版的美文。慢慢地他們發現如果自己采寫就可以和張愛玲、劉慈欣、金庸等知名作家的名字署在一起,成就感非凡,於是他們開始自己寫稿了,有的學生還把雜誌做成電子版放在網站上,有固定的讀者群。」董燕說。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