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來論 |「內地口音」要暗示什麼?

2019-08-23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媒體報道將軍澳斬人案,有一個詞頗為耐人尋味。這個詞,叫「內地口音」。

三人受傷入院,斬人中年男子潛逃。即時新聞報道傷者,會突出身份標籤,比如義工,比如記者;至於行兇者,這個標籤叫「內地口音」。直至警方緝捕成功,原來「內地口音」也是本港居民,而且是個悲情的草根人物。

被砍至重傷的女記者,是反修例的支持者;行兇傷人的中年男子,是一個無工開的導遊。報紙消息稱,疑凶認為香港的示威行動影響經濟民生,持刀到連儂牆破壞,但在酒精影響下釀成傷人案件。政見不同的雙方,都是反修例風波的受害者。受傷的是香港人,行兇的是香港人,社會撕裂之深可見一斑。

口音是個標籤,能標識地域,能區別種群,還能反映階層。同樣是漢語,有廣東話、北京話、湖南話等等,全國方言數不勝數;同樣是英語,大有英式和美式之分,細分英式,皇家口音是貴族腔,倫敦口音是中產味。

「內地口音」的標籤,究竟要暗示什麼?不妨先梳理一下媒體的言語表達,用手機拍照的,是「內地口音」;與黑衣人互毆的,是「內地口音」;記者會上挺警的,還是「內地口音」。於是,付國豪會被私刑;於是,內地遊客會被謾駡;於是,內地記者會被圍堵。這個標籤,已經脫離正常範疇。

回顧本地大族的家史,錦田鄧氏南宋年間由江西遷入,屯門文氏、上水廖氏同樣來自江西。未有香港之前,本地方言叫圍頭話,只流行於舊時新安縣一帶,與現時香港流行的白話並不相同。康熙年間的遷海令,強遷最初的定居者遠離海岸,到了禁令解除,有回鄉的舊人,亦有拓荒的新人。現時的「香港口音」,是不折不扣的「內地口音」。

再者,香港是一個多種群社會,華裔成員有講白話的廣府人,還有潮汕人、客家人,當然還有講吳語的江浙人,至於新移民更是來自四面八方;至於外籍人士,有英國人,還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以及尼泊爾人等等。多種族形成的多元化的口音,在香港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印跡。翻看英語標注的香港地圖,可以看到恒河、印度河的名字,原因就是當年的勘測隊伍來自印度。

誤貼「內地口音」標籤的斬人案,是香港人傷害香港人;「內地口音」標注無誤的圍堵圍毆,則是中國人傷害中國人。對於香港媒體的表達手法,或許只是強化本土元素,然而卻起到了製造對立的效果。如此做法,不僅有違專業操守,而且是一種歷史無知。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Caroline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