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凱雷)在9月10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思念自己的老師,想起菁菁校園的生活,回憶人生成長的點點滴滴。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有很多形容師生情誼的美好詩句,「師恩如山」、「舐犢之情」、「程門立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985年,中國政府決定將每年的公歷9月10日設定為教師節,明確尊師重教的社會主流價值觀,為師生情誼書寫下深情的現代註腳。
千年來先賢尊師 後人敬仰
師生之誼和師承關係,是中華民族千年來最高貴的人際交往,也是社會文明最閃光的體現,正是這種文脈傳承,滋養一代代大師巨擘、國之棟樑。先賢的尊師之情,令後人敬仰。有「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之譽的孔子,一生謙恭好學。他成名後,還千里迢迢從家鄉山東曲阜趕到洛陽去拜見老子。至今洛陽市東關大街尚存一座石碑,上刻「孔子入周問禮處」。孔子對老子的尊重,是一名弟子對恩師的景仰。孔子與顏回、冉求、端木賜等72位高徒,也是在長年的相處中建立起了莫逆之交。
茫茫史海之中的師生軼事,如范仲淹對歐陽修、歐陽修對蘇軾的知遇之恩,司馬遷師承董仲舒、宋濂栽培方孝孺等等尊師重教的故事堪稱千古傳頌、萬里流芳。正所謂「學海無涯」,只有一輩子尊敬師長、虛心向學,眼界才能更開闊、思想才會更深邃、智慧才會更豐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唐代大思想家、文學家韓愈的曠世名言,在流傳千年後依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
近現代的中國曾飽受侵略和戰亂,師生情誼正是亂世中那沁人心脾的清流。魯迅先生筆下,「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極方正、質樸、博學」的壽鏡吾先生,正是影響他一生的啟蒙先生。當代大儒季羨林與他的恩師陳寅恪、作家沈從文與其恩師汪曾祺的忘年交,齊白石提攜李苦禪與李可染、李叔同恩澤豐子愷等等尊師愛徒軼聞,仍是美談。
尊師敬教的兩封信 映照半世紀師生情
毛澤東與他的老師徐特立的故事,是近現代中國尊師重教上的一段佳話。徐特立是毛澤東就讀師範時期任課時間最長的教師之一。毛澤東與徐特立自1913年相識,兩人濃濃的師生情、同志情、戰友情,綿延賡續半個多世紀。在徐特立60歲大壽前夕,正在商量抗日救國大計的毛澤東,於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老師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祝壽信,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這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更是老一輩革命領袖對教育家的褒獎。
1999年夏天,曾任八一中學初中語文教師的陳秋影,也收到了這樣一封來信。此時的陳秋影已經退休,她仍筆耕不輟,新創作出版了一冊十餘萬字的童話集。陳秋影把還散發著油墨香氣的新書寄贈給習近平。不久之後,習近平寄來回信,信中對陳老師退休之後仍辛勤耕耘不止表達敬佩。他寫道,「尊師敬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如毛主席對徐特立老人所說的那樣:您過去是我的老師,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還是我的老師。」這是習近平與陳秋影50多年來師生情誼的一段故事,也是人民領袖習近平尊師重教的一個縮影。
時光回到54年前的秋天,北京八一學校迎來了新一屆學生。時任語文老師的陳秋影,很喜歡勤學好思、宅心仁厚的12歲少年習近平。陳秋影老師向筆者回憶,求學時的習近平很少像其他孩子在課餘時間叫喊打鬧,他酷愛古典文學,求知慾極旺,下課後還常向陳秋影老師請教問題。
1968年,15歲的習近平前往陝北農村插隊,表現出色,後來順利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他主動要求去基層鍛煉,並逐漸走上從政之路。陳秋影一直關注著這位優秀學子的成長。她在一封信中對習近平說:「你是大器之才!我相信,你在各個不同崗位上都能做得非常出色……」
習近平在外地工作的那些年,常常利用回京開會等機會,親自去拜望陳秋影等老師。習近平的另一位班主任齊榮先體弱多病,習近平曾偕妻子彭麗媛前去他家看望,並囑咐下屬為齊老師尋找名醫和對症良藥。在擔任黨和國家中央主要領導職務後,習近平仍沒有中斷與老師們的聯繫與交往。
家風鑄就國風 精忠報國一生目標
2014年「六一」前夕,習近平主席在海澱民族小學舉行座談會,特邀陳秋影出席並坐在第一排。習近平走到陳秋影面前說:「陳老師,您好啊!」還當眾回憶起昔年陳老師上語文課、講古詩的情景。陳秋影非常高興,送給習近平一本她新近出版的詩文集《荷風》,並在扉頁上寫道:「請近平同學閱存。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謝謝你,你讓老師體會到世上最高尚的快樂!」
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也是這次與老師座談當天,習主席在視察北京民族小學時看到孩子們寫的「精忠報國」,有感而發。他表示,我從小就受這4個字影響,四五歲時媽媽買了小人書,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刺字不疼啊?」媽媽說,雖然疼,但岳飛會始終銘記在心。這話我記到現在。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
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也同樣是尊師敬教的典範,習仲勳當年求學於富平立誠中學,時任校長郗慎基是陝西地區的教育家,他認定「知識可以救國」,以教育為志業圖謀民族復興,上世紀五十年代曾致信求助於當年的學生,獲安排西安文史館館員;「文革」中蒙冤去世,七十年代末習仲勳為之寫信證明平反。
千年中華傳統美德,百年家風一脈相承。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台階,這是家長、老師代代相承的責任與使命,這也正是上下五千中華民族得以綿延庚續之根本所在。
貴師重傅 歷史之庚續 新時代的寫照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這是歷史之庚續,亦是新時代的寫照。2016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再次走進母校——北京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全體師生,並向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與問候。「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習近平說,教師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應受到尊敬,要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對於青少年的教育,猶如璞玉需要雕琢,猶如樹苗需要修剪枝丫。國人習慣於將教師稱為「園丁」,這是一個非常真切而崇高的比喻。為人師者,要如園丁般向學生輸送具有營養的知識,為他們點燃心中愛的火焰。大樹枝葉繁茂、花團鮮艷錦簇,那都是園丁們的辛勤汗水所灌澆。沒有園丁們的辛勤勞作,就沒有這神州萬里盡芳菲。桃李滿天下的老師們,才是將春暉灑向五湖四海。
在中國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憶起古代先賢的師生之誼,重溫人民領袖尊師重教的軼事美談,再回想起自己親愛的老師們,他們的諄諄教誨,恰如那雖枯萎凋落但仍熱愛大地、生機無限的繽紛落英,恰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