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清御醫手稿孤本亮相中國書店 填補中醫藥史空白

2019-09-13
被多位中醫藥名家譽為「中醫藥第一秘方集」的《〈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刊稿本》(江鑫嫻 攝)

被多位中醫藥名家譽為「中醫藥第一秘方集」的《〈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刊稿本》(江鑫嫻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江鑫嫻)被多位中醫藥名家譽為「中醫藥第一秘方集」的《〈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刊稿本》11日受邀在中國書店展示。多位中醫藥專家認為,這一隱逸二百年的清代御醫汪必昌手稿錄得540餘種、約650個秘方偏方,所涉病症甚至包括癌症在內的各類怪症、疑難雜症,填補了中醫藥史空白。

據介紹,汪必昌是清嘉慶年間著名御醫,當時曾刊行《聊復集》五卷,內閣學士汪滋畹為之作序,而最新面世的汪必昌未刊手稿,記錄的全部是疑難怪病偏方秘方,極為珍貴。

公開出版的《聊復集》包括《醫階辨脈》《醫階辨證》《醫階辨藥》《眼科心法》《玉鑰集》五卷。而這件未刊稿本有四部分,分別為《怪症匯纂》、批注《陶氏殺車三十七槌法》《針灸論》與《怪症方法》,皆不見於今本《聊復集》之中。其中《怪症方法》篇幅最大,佔整個稿本的四分之三有餘,收錄御醫整理的秘方偏方540種(約650個),涉及各類疑難雜症,其中不乏治療「癌症」「腫瘤」「喉癬」「羊癇風」與「白癜」等的驗方。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刊稿本》部分页面(江鑫娴 摄)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刊稿本》部分页面(江鑫娴 摄)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余瀛鰲表示,「當前某些疾病,中醫西醫都缺乏辦法,我經過反覆研究,感覺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內540種秘方偏方中,極可能找到解決方法。」

《傷寒論研究大辭典》主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巡講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前院長傅延齡教授深入研究相關資料後明確指出:「在中國中醫藥史上,學術地位達到如此高度的醫學家,卻有百首以上(數百首)藥方至今秘藏深鎖未公佈,這不僅是中國的奇跡,也是世界的奇跡。」傅延齡教授還為《〈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題寫:「中醫藥第一秘方集」。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刊稿本》部分页面(江鑫娴 摄)

工作人员现场展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刊稿本》部分页面(江鑫娴 摄)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審樊正倫指出,中國古代極少有御醫系統撰寫治療疑難怪症的經驗著作集。究其原因,此類文字難免涉及皇室隱情隱私,觸犯皇家尊嚴,出於牢獄乃至殺頭之虞而少寫或不寫,應該是人之常情、常理。中國古代系統搜集治療疑難怪症方法(秘方偏方等),並獨立編著成書的御醫,從古至今見於史料者,獨有清代嘉慶御醫汪必昌一人。中國古代治療怪症著作的作者中,既有其他傳世經典醫學著作,又有醫學家、御醫這樣受到官方認可身份的,迄今所知,也僅有汪必昌一人。

早在2017年5月21日舉行的「清嘉慶御醫汪必昌《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研討會」上,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陳先行就曾指出:「《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屬於孤本,文物價值極高,從版本學上來說,珍貴得不得了。」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馮世綸進一步分析道:御醫的身份和清代文字獄盛行的社會環境,使得汪必昌擔憂他人以其身份及所記疑難病症妄測皇家健康狀況,窺探宮廷隱私,故清代時只能以孤本傳世。專家學者高度重視《<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並逐步確立起「中醫藥第一秘方集」的地位。

國醫大師、方劑大家王世民教授認為《〈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具有三個唯一性的顯著特點:迄今所知唯一存世的「中國古代御醫對症開方百首以上真跡」、迄今所知唯一存世的「中國古代御(醫)全體系藥方真跡」、迄今所知唯一存世的「具備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資格的單冊中醫古籍稿本」。

國家級名老中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谷世喆教授進一步指出,《〈聊復集·怪症匯纂〉四種未刊稿本》為「已知唯一保密至今的百首以上中國古代宮廷御醫驗方。」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