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人團隊推出血液查癌新技術 8毫升血可查14種癌

2019-09-18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我國癌症早期篩查率不足歐美四分之一,患者五年生存率亦幾乎只有歐美一半,早癌篩查有著巨大的需求。港人劉耀坤和他的內地團隊,與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美國斯坦福大學開展科研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納米和人工智能手段的泛癌種液體活檢技術。針對10多種常見腫瘤近萬例臨床樣本試驗顯示,其檢測腫瘤特異性超過98%,靈敏性普遍高於92%。據悉,在該技術下,只需要抽取8毫升血,就能一次性篩查14大腫瘤的罹患風險。目前,團隊在成都、上海等地有技術平台和研發團隊,並已啟動華南地區的技術和產品的應用推廣。

泰萊生物聯合廣州當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為廣州特困老人提供免費查癌服務 (記者 敖敏輝 攝)

泰萊生物聯合廣州當地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為廣州特困老人提供免費查癌服務 (記者 敖敏輝 攝)

我國癌症早期發現率不足10%

據介紹,近十多年來,我國癌症發病率企高不降,發病日趨年輕化。世界衛生組織相關研究表明,多數腫瘤在早期階段的治癒率可高達90%,目前,歐美發達國家早期癌症篩查率超過40%,而我國還不足10%,80%以上患者確診時都已進入中晚期。由此,與歐美發達國家67%的癌症五年生存率相比,我國只有38%。

捐贈免費查癌服務。(記者 敖敏輝 攝)

捐贈免費查癌服務。(記者 敖敏輝 攝)

今年2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推進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努力降低死亡率。強化科技攻關,支持腫瘤診療新技術臨床研究和應用。

記者了解到泰萊生物創始人劉耀坤出身藥學專業,自1994年開始先後擔任默沙東、百特、中國生物製品等國際知名生物醫藥企業的中國區負責人。他看到了早癌篩查的巨大需求,並提早佈局

據他介紹,核磁共振、腸胃鏡、CT等傳統「金標準」檢測還是最常用的癌症篩查手段,但它們都存在耗時、繁瑣、侵入性強、費用高等問題,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下,很難實現大規模人群的腫瘤早篩、普篩。因此,升級癌症早期檢測篩查技術,成為攻關重點。

多中心合作 攻關新型查癌技術

泰萊生物與國際生物多組學專家、斯坦福大學遺傳系主任Michael Snyder,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及國內近十家大三甲醫院等多中心合作,針對近兩萬例人類血液樣本進行了臨床研究。通過專利納米技術,將腫瘤細胞釋放的微量代謝物放大至一千至一萬倍,獲取多維度的數據信息,再結合先進機器學習算法,尋找到具有針對性的432個代謝標誌物組合,用來判斷所檢測的14大腫瘤的罹患風險。

泰萊生物廣東省分公司負責人謝高峰介紹,結果顯示,其針對所檢測的腫瘤早期篩查特異性超過98%,靈敏度高於92%。在此基礎上,泰萊生物推出檢測產品安安盼™(Meta-Pan™),並成功通過中國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單盲測試認證。

17日,泰萊生物加入「仁醫惠民.愛在羊城」呵護農村特困老人健康計劃,向廣州市春芽公益金基金會及廣州市醫療行業協會捐贈價值逾320萬元的技術和產品,將為廣州900名特困老人提供免費篩查援助。接下來,泰萊生物將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合作,在華南地區啟動更大範圍的應用。

責任編輯:陳西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