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11月16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等組織發起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2019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在人民日報社召開。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范曾以「文明古國走向新時代」為題在高峰論壇年會做開題演講,並指出,此題包含了作為這偉大國度後裔的自豪,也包含着對新時代的熱切的嚮往和期待。
范曾表示,五千年文明一脈相承,曾未絲毫中斷和失落,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雖有多民族融合,而血統基本上是蒙古利亞種,語言和文字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表意性的文字,這種文字的哲理性和詩性是它的美質,而文字構成的六義,則是它成為藝術(書法)的條件,象形、形聲、指事、會意、轉注、假借,使中國文字透出自身的造型、表意的廣闊境域,而為全世界的藝術家們羨艷。
他稱,習近平主席深深知道愛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未來的意義,所以「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作「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他指出,中國古典燦爛的文化發展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需要中國一代代優秀的知識分子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而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將古典文明「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談及所謂「中國精神」,他以為,這是傳統的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加上近代以來全民族在血與火的鬥爭中構成的中國特有的時代價值觀,這是東周時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精神,這是魯迅先生所熱烈讚頌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拚命硬乾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七十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的血與火的鬥爭,表明正是這樣的脊樑支撐着中華民族的不朽的生命。
多年來,他本人從不猶豫地堅守民族文化的陣地。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資本主義後現代主義向中國傾瀉醜惡和頹廢潮流時,他曾寫下《後現代,我看出你的冷漠》一文發表,那些圍攻他的人寫出《范曾,我看出你的冷漠》。「對了,我對反自然、反傳統、反天地之大美、無視祖國文化之雋美、革命文化之壯美的一切所謂 『新潮』,我都本能拒絕。」
正如他在《莽神州賦》中表達的我們讚賞「十六億朵蓮花奉獻給莽神州的歌賦,是一曲心頭永恆回蕩着的莽神州賦。」范曾深信,這就是「主旋律」、「正能量」,諸位正是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代表。他認為,文藝工作者對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中對文學藝術作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要求,應當深思,「這關係着我們的民族品性、群體風格的高貴和典雅,因為這其中也同樣包涵着文明古國的集體記憶。」
年會後,范曾走進人民論壇網訪談間,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明的有力支撐」這一主題深入闡發了自己的觀點。范曾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自身文明立於世界,從鴉片戰爭以後,備受列強侵略,中華民族在沉淪中又崛起,就是因為我們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民族危亡之際,正是中華文明這一強大的民族精神力量支撐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使中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范曾指出,中國人的智慧是超前的,中華文明的獨特性在於它既有睿智的哲思,又有美輪美奐的詩。一個有哲學思維的民族是睿智的民族。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具有不同於其他文明的獨特性和智慧的超前性,因此我們應牢牢樹立「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范曾表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要精神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就是要把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引向新時代,走進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明的支撐,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范曾說,「中國能夠在世界中屹立,這是靠我們民族的靈魂,靠中華文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能力、有信心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責任編輯:林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