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11月26日上午9時30分,港交所的「C位」站了一排普通人——阿里巴巴從全球各地請來敲鑼的客戶代表。
這一天,阿里巴巴集團在港交所上市交易,最多融資1012億港元(約130億美元),是2019年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也是2011年以來香港融資規模最大的公開發行。
今天刷屏的,是一張2014年阿里巴巴紐交所敲鐘和2019年阿里巴巴港交所敲鑼的對比圖。
這張對比圖中敲鑼(鍾)客戶面孔的變化,正好揭秘了阿里巴巴重要的戰略藍圖:全球化。
從一群中國人到紐交所敲鐘,到一群「世界人」到港交所敲鑼
2014年美國紐交所上市時,阿里巴巴開創了請客戶代表敲鐘的先例,後被不少公司效仿。這次港交所兩地上市,阿里一脈相承,同樣邀請了客戶來敲鑼。
對比圖中一眼可看出的變化是,時隔5年,客戶代表從一群東方面孔變成了「世界面孔」:2014年,8位敲鐘人7位來自中國;2019年,10位客戶來自四大洲8個國家。這背後,正是阿里巴巴全球化的碩果。
事實上,阿里巴巴從創立伊始就有著全球化視角,香港特別行政區正是起點。早在1999 年,阿里巴巴就在中國香港設立了辦公室。2014年美股上市後,阿里巴巴的全球化進入快車道,香港更成為其重要的一環。
比如,2014年上線的天貓國際註冊地就在中國香港,首批在天貓國際開設旗艦店的不少是來自香港的品牌。這5年多來,已有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22000多個海外品牌入駐天貓國際,覆蓋了4300多個商品品類,其中8成以上品牌是首次進入中國市場。
阿里雲同樣如此,2014年阿里雲在中國香港設立數據中心,邁出全球化第一步。現在,作為全球第三大雲服務商,阿里雲已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這次的敲鑼代表馬來西亞物聯網專家Tan Hanwei便是在阿里雲上,研發了一套智能農業系統,讓農場化肥使用量減少三成,農戶收入增加兩成。
敲鑼人Heng Mok Joo是新加坡唐人街榴蓮店「一畝甜」的店主,自從店裡接入支付寶,每天都要說上百遍「你好謝謝支付寶」,讓中國遊客賓至如歸,店裡的生意也節節高昇。支付寶出海,和世界各地的商家共同迎接中國遊客,並和9個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夥伴一起為當地人打造本地電子錢包,而「首發站」正是中國香港。
他們的故事就是阿里巴巴全球化的故事:從中國香港邁出第一步開始,逐漸走向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全球游,在這個過程中,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正在從阿里巴巴搭建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中參與和獲益。
從電商出海到經濟體出海,讓更多普通人登上全球化「快車」
這張對比照裡還藏著一處變化:敲鑼人的職業。在紐約,8位敲鐘人都是來自電商行業;而這次在香港,10位敲鑼人中,既有電商創業者、消費者,也有設計師、碼商、智能農業工程師、物流分揀師、全球游線路規劃師……
這旁證了阿里巴巴能力的變化:從一家電商公司蛻變成橫跨數字商業、數字金融、雲計算、智慧物流等在內的數字經濟體。在推進全球化戰略的過程中,阿里巴巴不止讓客戶在網上買賣,更能創造豐富的數字化新市場、新職業、新機遇。
之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全球化,或是工具出海,如移動瀏覽器、手機應用等等;或是內容出海,如短視頻等。而阿里的全球化走了另外一條路。通過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它向世界各地的客戶開放了成系統的數字化能力,幫助其在全球性的數字經濟浪潮中更好地把握增長機遇。
敲鑼人中的泰國設計師Salisa,在Lazada上開原創女裝店,還直播賣貨。基於阿里數字商業基礎設施的支持,Lazada已發展成為一個包含平台、商城、跨境等多種模式的生態平台。截至9月,Lazada年度活躍消費者超過5000萬,連續四個季度的訂單增長超過100%。
馬來西亞榴蓮種植商茹保順也是敲鑼人之一。他每天早上5點巡山,把自然脫落的「貓山王」榴蓮搬上天貓,賣進盒區房。讓榴蓮快速送達中國市場的物流動脈是菜鳥全球智能物流骨幹網。它連接著3000多家全球合作夥伴,服務著75萬進出口商家、1億多海淘消費者。
阿里巴巴積極參與全球化,源於創立之初的夢想。幫助中小企業、使商業更普惠和可持續,貫穿在阿里巴巴的發展邏輯裡。2016年,馬雲倡議建立的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便是希望設置一套為中小企業和更多像Salisa這樣的年輕人解決問題的平台,幫助他們通過數字經濟的快車道更便捷、公平地參與全球貿易。
現場為阿里巴巴敲鑼的10個客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阿里巴巴的願景:不追求大,不追求強,追求成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到2036年,服務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中小企業盈利。
在招股書的致股東信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重申:全球化是未來。他說:「數字技術在商業、金融、物流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必將極大提升不同國家、不同市場之間的貿易效率,讓全『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