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抗戰音樂劇《歸童》深圳上演 彰顯香港同胞大愛

2019-12-12
《歸童》深圳上演,反映了香港同胞對內地孩童救助的大愛。(記者 李昌鴻 攝)

《歸童》深圳上演,反映了香港同胞對內地孩童救助的大愛。(記者 李昌鴻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12月11日,由深圳市委宣傳部主辦,深圳金紫荊文化傳播與歸童音樂劇藝術(深圳)有限公司製作推出的以傳播中華及國際大愛,營救抗戰時期中華難童為主題的鋼琴音樂劇《歸童》,在深圳戲院再次拉開帷幕。深圳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及各界群眾到場觀看了演出。該音樂劇彰顯了香港同胞救助內地兒童的大愛,其最大的亮點是原創和創新。目前該劇團已獲香港的巡演邀約。

大批武漢廣州及深圳兒童被香港救助獲厚愛

據悉,《歸童》音樂劇是由奧地利歸國鋼琴演奏家、教育家朱凌冰擔任編劇導演和領銜主演。該劇體裁題材及表現形式,都具有獨到的創新。經過一年多修改和多場公演,已經形成「歸童」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該劇也得到了各界及海內外「歸童」及後人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演出結束後,記者採訪了該劇主創朱凌冰,她談到劇情主線以抗戰歷史為背景,1940年春,香港被日本侵略軍封鎖,一大批武漢、廣州及深圳被救助到香港的兒童,得到香港同胞救助和厚愛,他們成為「香港戰時兒童保育院」的孩子,開始向內地轉移的艱難輾轉的歷程,譜寫出了可歌可泣跨國界、跨文化、跨民族的的人性大愛篇章。當年,毛澤東主席曾親自為轉移到達延安的孩子們寫信,安排學校,並為保育院題詞:「好生保育院,兒童萬歲」。

《歸童》音樂劇表演中,孩子們在聽老師朗讀的一封家書。(記者 李昌鴻 攝)

《歸童》音樂劇表演中,孩子們在聽老師朗讀的一封家書。(記者 李昌鴻 攝)

為了真實再現這一史實,朱凌冰曾與主創人員先後奔赴全國各地,採訪了諸多年逾古稀的當年「歸童」的原型和他們的後代。像延安保小校長、國際反戰聯盟代表、烈士梁金生之子梁漢平、國慶6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中的「巾幗母親」李家應之子韓元;原中央交響樂團元老、香港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香港戰時保育生91歲的林深等。他也得到海內外一百多位年逾古稀之年「歸童」老人的簽名題詞,提供大量的一手素材寄照片。他們現在平均年齡已經86歲。

著名作家歐陽山、草明之女,國家中小學語文教材審核專家歐陽代娜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1938廣州遭到日軍轟炸時,販子被夷為平地,他們兄妹三人流離失所,後被地下黨找到,廖承志送他們到香港戰時保育院。是香港人民養育了他們,他們全家都一直感念香港同胞救助養育之恩。當年,他的父母從香港戰時保育院被護送延安的時候,毛澤東主席曾親自給有關部門寫信,安排他們到延安保育院小學讀書。他希望通過這部音樂劇,讓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銘記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苦難,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歸童》音樂劇表演中,孩子們盡顯悲傷的表情。(記者 李昌鴻 攝)

《歸童》音樂劇表演中,孩子們盡顯悲傷的表情。(記者 李昌鴻 攝)

原創和創新成《歸童》亮點 獲香港巡演邀約

作為該劇主創之一,朱文博教授介紹了其特點和亮點、新點。音樂劇《歸童》作為扶正創新原創劇目,從孕育到誕生已近兩年。該劇是以鋼琴的多重演奏形式內容作為敘事主體,其最大的亮點是原創,在此基礎上又有很多創新的表現形式。包括參演的小演員們,他們既是業餘的,從音樂敘事角度上講,他們也是專業的;同時以聲樂舞蹈、戲劇對白為輔體,融合舞台綜合藝術完成創作。該劇具有形式上的創新,所有鋼琴演員不僅具備鋼琴的綜合演奏能力,完成聲樂舞蹈、戲劇的綜合藝術表演。同時利用鋼琴音響與音樂織體語言,創意出獨特和新穎的形式。利用鋼琴88個琴鍵,以及對鋼琴各結構部,如對琴弦等控制,產生出特殊影響音效,實現鋼琴音樂對主題事件的敘事與渲染。主演是一群6-13歲的在國內外各大賽事中名列前茅的小主演構成全劇的突出亮點。從他們身上折射出深圳孩子們優秀的綜合藝術素質。

朱文博教授表示,在創作上精益求精,出好作品,出精品是「歸童」不斷追求的目標。「歸童」還在成長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劇組已經接到來自海內外及香港地區的巡演邀約。不久的將來,「歸童」 將帶着對戰爭的反思,對人類大愛精神頌揚,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