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29國專家齊聚深圳 探討科創助力「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2019-12-17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12月17日,以「數字絲路服務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數字絲路」國際會議在深圳開幕,來自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美國、意大利、芬蘭等29個國家的200餘名專家齊聚,研討「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監測指標選擇與示範,建立針對「一帶一路」的地球大數據信息匯聚與共享機制,提升地球大數據科學發現和決策服務能力,推動地球大數據服務可持續發展進程。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與亞美尼亞不動產管理委員會簽約 記者郭若溪攝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與亞美尼亞不動產管理委員會簽約 記者郭若溪攝

會議期間,首個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重大項目「科技創新促進一帶一路SDGs實現的戰略研究」正式啟動,將全面推進「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的實施,打造成全球範圍內有重要影響的國際科學計劃;明確科技創新助力帶路SDGs實現的路徑,為規劃「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提供宏觀、先導戰略咨詢,為打造「一帶一路」數據共同體提供科技藍圖。

DBAR主席、中科院院士郭華東在「地球大數據支撐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報告中,介紹了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背景下「一帶一路」SDGs實踐面臨的數據及評估方法挑戰,並對2019年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利用地球大數據開展「一帶一路」SDGs研究的成果進行了分享。他重點指出,大數據正在為科學研究帶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地球大數據在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中展現出巨大潛力。

郭華東表示,DBAR計劃已提出利用地球大數據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的科學範式,實現了「展示+共享+在線分析」三位一體的地球大數據服務能力。DBAR計劃將不斷搭建國際科技合作網絡,繼續加強地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共享和互利互惠,開發和推廣地球大數據應用服務,引領「一帶一路」地球大數據合作,為「一帶一路」SDGs相關問題提供更可靠的數據依據和新的研究理論和方法,服務於我國引領科技創新促進「一帶一路」SDGs實現。

據介紹,「數字絲路」國際會議(DBAR)於2016年5月正式啟動,是由中國科學家倡議發起,53個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計劃參與的大型國際研究計劃,旨在推動地球大數據服務「一帶一路」區域可持續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為科學家與決策者之間搭建溝通交流的平台。

為更好地開展「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指標評估方法體系研究,《地球大數據支撐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計劃於2020年正式發佈。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