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近日,國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復陽」並接受再次入院隔離治療,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到底哪些康復患者容易「復陽」?是否有傳染性甚至引發新的疫情播散?近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於MedRxiv上,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目前研究隊列中的「復陽」患者均無疾病進展、無傳染性,有原臨床癥狀輕、年齡輕等特徵。該論文揭示了容易發生「復陽」的特定人群,為康復患者院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臨床信息支持和循證醫學證據。
「復陽」患者「兩輕」:原臨床癥狀輕、年齡輕
深圳市三醫院劉磊教授和張政教授團隊的《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overed COVID-19 patients with re-detectable positive RNA test》研究,系統性回顧分析了262名康復出院患者的人口學、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定期隨訪、每周鼻咽拭子和肛拭子採樣檢測核酸。截止3月10日,所有患者至少隨訪14天,先後發現了38名「復陽」患者。
該研究發現「復陽」患者具有顯著的「兩輕」特徵:一是原臨床癥狀輕,幾乎所有發生「復陽」的康復患者集中在原輕型、原普通型患者,而原重型患者中尚未發現「復陽」患者;二是年齡輕,小於14歲幼兒、兒童占同年齡「復陽」患者比例為35.0%、14~60歲患者占同年齡「復陽」比例的16.0%,而大於60歲以上的患者發生復陽少見。其它如是否有湖北旅居史、應用激素治療以及抗病毒藥物等似乎並不影響康復患者的「復陽」。
目前研究隊列中的「復陽」患者無傳染性
通過對與「復陽」患者有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顯示,目前尚未發現與「復陽」患者密切接觸的21人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跡象,這些人群核酸檢測全部陰性,亦無相應的臨床癥狀。
對「復陽」患者檢測血清中抗SARS-CoV-2特異性抗體所有患者都呈現抗體陽性的情況,並且「復陽」患者病毒載量低,在對其中部分患者進行病毒培養研究時均未培養出新冠病毒。
這些都意味着,目前研究的「復陽」患者無傳染性。據悉,研究團隊正在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密切觀察相關病例的傳染性。
目前,國家診療方案里對「復陽」以及出院的標準非常明確。廣東也要求各級醫院,患者痊癒出院以後,還要繼續集中醫學觀察14天。
「復陽」並不是疾病的複發或二次感染
對於「復陽」患者再次入院隔離治療發現,這些康復患者都沒有發現疾病進展或加重的證據,體征和癥狀都在進一步好轉,複查胸部CT顯示肺部已無炎性病灶,或原有殘留的炎性病灶仍然持續減輕,無需特殊的處理。目前,所有出院患者仍在嚴密隨訪、觀察中。
至於康復患者「復陽」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該團隊研究顯示所謂「復陽」並不是疾病的複發或二次感染,可能是之前感染的病毒核酸仍然存在於康復患者的體內,並未被完全清除。康復患者出現「復陽」的原因很多,包括採樣的部位和方法、病毒在體內殘留的載量、核酸檢測試劑盒的靈敏度和靶標等相關。不過,研究團隊發現,檢測試劑敏感性偏低可能導致「復陽」的重要原因。他們用高靈敏度的核酸檢測試劑盒與常用的商業試劑盒相比,有更高的檢出率。
加強復陽患者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
研究團隊表示,對於康復患者的「復陽」不必過度解讀和擔憂,至少該研究提示這部分人群並沒有因為「復陽」而出現病情加重或反覆的情況,但是加強這部分人群的心理疏導可能顯得尤為重要。
由於新冠病毒引發感染是一類全新的傳染病,對該病的認識仍然十分初淺,部分患者「復陽」或病毒持續存在現象似乎比想像的更為複雜,這給公共衞生管理者和醫療決策者帶來更大的挑戰,也對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強對這類人群的隨訪管理,更加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機制研究,才能實現更好的「科學防控、精準施策」之目的。
「我們建議各地對所有出院的病人進行定期隨訪。」該研究團隊表示,深圳市三醫院曾在3月8日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出院康復隨訪方案(試行第一版)》,就出院患者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社會參與能力等,規範了康復操作技術及流程。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