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熱點追蹤|司局長調整屬尋常事反對派小題大做別有用心

2020-04-22

文/沈於言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多日佔據本港不少報章的頭版頭條。然而,昨日一則新聞竟然壓過新冠疫情,成為市民關注焦點。原來有消息稱特區政府將要大換血,5個職位有調整,多達4名官員將退出問責團隊。在中央出聲明確認相關人事任命之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22日)帶領新任官員會見記者。

不過,這一消息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坊間各類猜測分析層出不窮。一向不遺餘力以無中生有和陰謀論手法抹黑內地、污衊特區政府的撐暴頭目和媒體們,此時又紛紛大放厥詞,含沙射影,有些聲稱「西環黑手」,有些妄言「中央干預」,總之這些人事調動是不懷好意,陰謀重重。

由近期多次被拘捕的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創辦的《蘋果日報》,更是添油加醋,為黑而黑,無中生有出「文官退場,武官進駐」的奇談怪論,聲稱入境處處長轉任政治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是「武官干政」,港府「淪為槍桿子政權」,為其反中亂港的一貫論調張目。

且不說連警察裝備都比不上的入境處,其處長是如何成了「武官」;也不用說香港只是中國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特別行政區,不存在「政權」,更別說「港軍」了。就單說司局長調動這件事,在回歸23年以來,其實非常常見。從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開始,每屆港府都會有司局長的調整,如果都以「政治陰謀」來一以貫之,別有用心!粗略來分,司局長的調整一般會有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是有司局長因個人或者家庭原因辭職,這種情況往往同健康有關係。在前特首曾蔭權的第二屆任期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曾兩度更換局長。2008年3月,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確診腦部患有俗稱血管瘤的動脈及動靜脈畸形症。當時,醫生表示無即時危險,但由於血管瘤位於左邊及較深入,不宜進行手術及電療,同年6月他以健康問題提出辭職獲批。

結果馬時亨離任後,繼任的劉吳惠蘭又被報章揭發,指她接受切除結腸癌手術。劉吳惠蘭於2011年3月21日向政府請假5日,之後又申請延長病假至4月10日。惟病假未完,劉吳惠蘭於於4月8日因健康理由請辭。

不過,以家庭原因辭職的先例也是有的。2015年7月,時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的鄧國威即表示因為一些預計不到的家庭理由而要退下,需要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而更引人注目的情況是因為社會爭議,行政長官要進行人事調整。2003年,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發表當年財政預算案,大幅增加包括汽車首次登記稅在內的多個稅項。他其後被揭發在宣佈增加汽車首次登記稅前,於1月購入一輛凌志房車,卻沒有申報利益。儘管梁錦松辯稱買車是因為女兒即將出生,須買入可安裝嬰兒椅的私家車而「一時大意」,但其後還是於同年7月自請辭職獲批,他的職位隨後由唐英年接任。

97回歸之後,香港特區政府的組織架構經過了多次調整,一些決策局被解散合併,又設立了一些新的決策局。相關司局長的人選也相應進行了調整。2002年,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調整政府架構,衞生福利局和環境食物局合併成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原衞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接任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而原環境食物局局長任關佩英就以提早退休的形式離開公務員隊伍。

行政長官在推行施政理念時,都希望手下的官員都是年富力強,有精力承擔壓力,能面對各種挑戰的。因此年齡也是人事調整的一個重要考量。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出生於1950年,到2日之後就年滿70,已是退休的年齡。此時功成身退,讓路新血,也是十分正常的。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說,聶德權平調不是因為所謂「二十二條」處理不當,若問責應該下台,班子此時重組純屬巧合。而由特區的歷史也可見,司局長有人事調整也是尋常之事,而真正不尋常的是卻反對派突然小題大做!

從目前反對派面臨的輿論環境來看,以郭榮鏗為代表的一批反對派議員拖延內會主席選舉,對抗疫撥款進行瘋狂「拉布」,港澳辦、中聯辦多次發聲進行譴責,香港各界也義憤填膺,要求DQ郭榮鏗。反對派見勢不妙,垂死掙扎,先是死咬「中聯辦無權發聲」,又針對港府正常人事調動大肆炒作,其目的就是攪渾輿論,妄圖煽動民意,逃避制裁。

疫情衝擊香港經濟,市面蕭條,各個行業都繼續政府「泵水」,渡過難關。反對派無視香港經濟水深火熱,無視打工仔飯碗朝不保夕,仍然企圖以拉布方式拖垮政府紓困措施。最終在建制派全力護航之下,撥款動議才得以通過。點票結果顯示,41名建制派議員全部投票支持,而22名反對派議員投票反對。現在,反對派又藉機炒作,煽風點火。香港市民,一定要看清啊!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Iris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