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後疫情時期 亟須提高心理免疫力

2020-05-06

【文匯網訊】疫情期間,不少社區、企業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疏導,幫助職工走過了艱難時刻。隨着疫情防控形勢趨好,復工復產的全面展開,不同人群的心理狀況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後疫情時期,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提高個體心理免疫力,對防範和降低社會風險至關重要。

據工人日報報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衞生的挑戰,也是對民眾心理的挑戰。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將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病亡者家屬、特殊困難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參與疫情防控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輔警)和社區工作者等一線工作人員作為重點,持續開展心理疏導服務。

疫情期間,不少社區、企業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疏導,幫助職工走過了艱難時刻。隨着疫情防控形勢趨好,復工復產的全面展開,不同人群的心理狀況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後疫情時期,如何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提高心理免疫力,防範和降低社會風險?

正面心理暗示解救至暗時刻

2019年中,千金葯業四川藥店團隊在省區全國排名倒數第一。大家憋着一口氣,鉚足勁埋頭幹了半年,本想今年開春力挽頹勢。沒想到一場疫情,打亂了他們原本的部署和節奏。

2月8日,正月十五晚上,四川藥店團隊在辦事處團圓。四川銷區藥店總經理鍾家武沒有想到,從家鄉廣西玉林獨自驅車千餘里趕到成都後,「進不了門」「未營業」「不接待」等打擊接踵而至,大家情緒很低落。

「抽獎」「免費品嘗爆米花」「買贈」這些曾經大受歡迎的駐店促銷方式,在疫情期間,對大多數顧客缺乏吸引力,無法帶動人流。「老辦法」收效甚微,如何打破固有模式,大家一籌莫展……

省區副總王萬剛在與瀘州一連鎖商品部溝通時一度崩潰,他心理壓力很大,因為疫情將大大影響今年的銷售。

「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比對手更主動。人勤春來早,相信自己,早走一步就能把握主動。」鍾家武每天都在團隊交流群里鼓勵大家。

在團隊的支持下,王萬剛恢復了自信,他和同事陳浩每天早上8點準時蹲點送「熱早餐」給連鎖總經理。直到第五天,總經理上班後又看見了抱着早餐的王萬剛和同事。他說:「老王啊,你的堅持感動到我了。我覺得你們這麼執着,一定可以成事,晚點把合同傳過來吧。」

這家連鎖店的突破,帶給了團隊巨大的信心。鍾家武召集大家進行「頭腦風暴」,於是一個個金點子誕生了。

今年一季度排名,四川藥店團隊躋身全國前五。「艱難的時候,要相互給予信心和支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這種正面的心理暗示非常有力量。」這是這個團隊的結論,也成為不少面對疫情身處困難的人們的堅定選擇。正是這種正面心理暗示,讓他們在復工復產中走出低迷,也由此看到了陽光,走出了心理的陰霾。

防疫一線頻收減壓技巧

「您每天給居家隔離的買菜送菜,害怕過嗎?」當中原油田的心理諮詢師問到這個敏感的話題時,油田基地社區的於姐回答道:「也害怕,但總得有人為他們服務吧。」

疫情使油田社區站在了抗擊病毒一線,基地28個項目部的工作人員承擔著出入證的製作分發,以及小區的衞生消毒、門口執勤,疑似人員的排查、上報、生活服務等。

作為直面「戰疫」的一線職工,如何在做好身體防護的同時,做好心理防護呢?該油田EAP服務中心為職工們準備了很多心理防護小知識,隨時為他們提供支援。

社區工作者們戴着口罩、穿着笨重長時間在室外工作,普遍存在着過度疲勞的情況。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經常需要與被隔離的疑似人員接觸,被感染的心理壓力隨時存在。

於姐說:「辛苦忙碌一整天,晚上終於回到家,累得渾身酸疼。放假回家的閨女,真想跟她手拉手好好聊聊。」自從接觸疑似病患,於姐在家中也執行着嚴格的自我隔離,時刻注意着和她最親近的人「保持距離」。

一方面是面對本職工作時的責無旁貸,另一方面卻是對家人安全與健康的擔心,這造成了社區工作者內心的矛盾與糾結。

心理諮詢師除了告知他們要理解這些情緒,在當前情況下都是正常的,無需否認和排斥它們,同時還提供一些減壓小技巧,嘗試用腹式呼吸放鬆自己。把手放在肚子上,用從1數到3的時間,慢慢地用鼻子吸氣,讓腹部用力,感受肚子慢慢鼓起來。然後,再專註地讓腹部慢慢回落,慢慢地呼出這口氣,同時再從1數到5,可以有效減壓。

「我媽最近變得非常嘮叨,天天說不要出門,不要感冒,她的心理是不是有問題了?」一位職工求助心理熱線。

諮詢師耐心地回答:「不同年齡段的人在面對應激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人可能會默不作聲,有的人可能會變得很焦躁。家人不停地嘮叨,其實也是一種宣洩焦慮情緒的方式,耐心聽她的嘮叨,和她溝通交流就可以了。」

撥打熱線便是科學抗疫

疫情發生以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聯合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迅速啟動「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自1月25日起,該項目以每天1~4場的頻率,持續開展針對疫情相關的心理學和醫學專項培訓。截至4月5日,培訓受益人群超過310萬人次。

而同時,清華大學 400-680-6101 全國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於2月2日開通,「醫務人員及家屬」專線於2月9日開通。隨着疫情的全球發展,3月中旬開始為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進行心理援助服務。

截至3月底的熱線數據顯示,求助者最集中年齡段為31~45歲;來電者職業位列前三位的是醫護人員、隔離群眾、抗擊疫情相關工作人員。求助者主訴關鍵詞為「疫情」「焦慮」「情緒」;醫護人員及家屬主要訴求關鍵詞為「疫情」「焦慮」「孩子」「工作」。

「撥打熱線便是科學抗疫、積極心態的行動!」採訪中,該院多名心理學教師表示,希望民眾意識到疫情下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據了解,疫情過後,一線醫務人員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情緒障礙等一系列心理問題的風險較大。研究表明,非典期間一線醫務人員三個月內的PTSD發病率為8.33%,一年內的發病率為8.92%,病程至少持續1個月以上,有的人可長達數月或數年。

除了對醫務人員進行全員心理測量,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和治療,業內專家還建議,疫情過去,是病逝者家屬哀傷的開始。對於這一人群心理狀況也應高度重視,可從社區角度給予關注。這是病逝者家屬的個人需要,也是社會穩定的需要。可以通過專項熱線、網絡線上提供心理諮詢,也可以通過線下的個人諮詢與團體心理輔導提供較長期的服務。

重視心理疏導、注重科學疏導。這成為心理學專家的建議。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