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賣國試題又乍現 DSE中史題歌頌侵華日軍

2020-05-22
紅框為日軍進攻徐州,高呼慶祝的宣傳單張,試題問考生是否同意日軍歡呼觀點,令考生站在當時日軍角度思考,企圖模糊考生作為中國人的立足點。大公報圖

紅框為日軍進攻徐州,高呼慶祝的宣傳單張,試題問考生是否同意日軍歡呼觀點,令考生站在當時日軍角度思考,企圖模糊考生作為中國人的立足點。大公報圖

【文匯網訊】大公報記者黎慧怡報道,繼上周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題出現歪曲歷史的問題試題後,昨中國歷史科開考備受關注,當中再度出現爭議性題目。其中一條必答題列出兩張抗日戰爭時期,中日軍方各自印製的宣傳品,日本侵略者傳單上一班表情興奮的日軍手持武器慶祝勝利,有分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日軍宣傳品觀點。有資深歷史老師認為,該考題雖有提供正反資料,但對史料運用不理想,認為在談及民族傷痛、血腥歷史事件時,不應同情或歌頌侵略者。教育界批評,現時考評體系鼓吹「泛客觀、泛持平」的角度,令擬題流於技術層面。

中史科必答題中,一份資料引用抗日戰爭時期的兩張宣傳品:一張為中方印製的海報,展示數個拳頭揮向倒在地上的日軍,寫著「萬眾一心誓滅倭寇」;另一張為日軍的傳單,涉及日本在1937至1938年進攻徐州,描繪侵華日軍手持武器,大笑高呼慶祝,寫有「徐州失陷」及「華北華中的日軍完全連絡」。考題問及考生兩張宣傳品「所描繪的日軍形象有何不同」並作分析。最後分題則問考生是否同意日軍歡呼宣傳品的觀點。

不符培養國民身份目的

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分析兩張宣傳品:「一邊為國仇家恨,一邊為『侵略者好興奮』。他認為,該題目引導學生站在當時日軍的角度思考,令學生模糊其作為中國人的立足點,「難道要考生分析出侵華日軍的『健康形象』?」尤其對於最後分題(vi),他指具有明顯傾向性,考生或會為得到高分流於技術上違心作答「同意」,為日軍侵華辯解,難以符合課程綱要培養國民身份。

教評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說,該試題出題不理想,不應該用日本入城、徐州淪陷作為史料,雖然該試題有提供正反資料,有「對沖」,不似早前歷史科涉事試題般有絕對的引導性。他強調,出題者應建基於事實出題,談及民族傷痛、血腥的歷史事件時,不應同情或歌頌侵略者。

考評局回應稱,題目旨在評核考生對抗日戰爭的理解,考生須援引中國軍隊於1938年3、4月於台兒莊曾殲滅日軍過萬、國軍為保存實力,自徐州撤出,以及徐州會戰有助華北與華中的日軍連繫等史實作答,從而評估觀點是否可信。許振隆認為此為開脫之詞,反問為何要同意徐州的戰略地位,「即認同日軍侵華行為?」

中史科考生林同學表示,試卷整體而言難度適中,自己亦貼中了必答題。他亦坦言,早前歷史科問及1945年前中日關係的題目或違反試題規則,資料沒有按規則給予正反論據,忽略了最重要的後半段日軍侵華相關資料。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