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壩上七甲合作社的種菜秘笈

2020-06-05
張家口尚義縣七甲合作社創辦人楊軍

張家口尚義縣七甲合作社創辦人楊軍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顧大鵬) 「奇數年豐收,偶數年欠」,張家口尚義縣七甲合作社創辦人楊軍,人到中年仍然篤信「壩上靠天吃飯」這一自然法則。常人有所不知,他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寧輸產量,不輸市場」。2019年,「從南到北,蔬菜大豐收,市場卻不給力,一百個菜農九十九個賠本」。楊軍錯主流種植的馬鈴薯、洋蔥和葵花穩賺了80萬元(人民幣,下同),年初與他一道逆行的菜農,也僥倖躲過了一場蔬菜大劫難。

北京周邊游,有望帶動起壩上蔬菜採摘

北京周邊游,有望帶動起壩上蔬菜採摘

1989年,20歲的楊軍高中畢業後到宣化機械廠做鉚工。一年後,回鄉開汽修店時,搭上跑北京的大車開始倒騰蔬菜。他一個人跑到山東壽光發名片,壩上蔬菜第一次闖入江蘇徐州。

「1斤蔬菜提1分錢,一車能掙四五百」。楊軍嘗到經紀人的甜頭,在鄉村發展下線:「一分錢掰兩半,一人5厘」。蔬菜經紀人,從10人裂變到1000餘人。壩上蔬菜走俏北京、上海和武漢。

經紀人轉行種蔬菜

2019年,七甲合作社馬鈴薯豐收了,價格也不差。

2019年,七甲合作社馬鈴薯豐收了,價格也不差。

34歲的楊軍佩戴上尚義縣蔬菜經紀人狀元綬帶。地方官員希望他蔬菜帶到更遠的地方,妻子楊培雲卻希望丈夫離家近一點。楊軍從七甲村流轉500畝土地種大白菜,「2003年價格好,大白菜地頭價每公斤6毛,甘藍8毛,西蘭花1.2元」,楊軍按去年的行情盤算,「第二年市場變了天,價格跌倒不足去年一成」。他把白菜收藏起來,期待春天市場回暖。

「壩上的冬天特別冷,室外氣溫零下二十多度。沒有等到春天,大白菜就凍壞了」。至今仍然感到不安的是,「好心把凍白菜送老鄉喂牲口,懷仔的老母豬卻意外中毒死亡」。

楊軍第一次進菜地就栽了跟頭。他拜師「種菜大王」楊日山學農藝。楊日山比楊軍大3歲,戴着「中國優秀外來務工青年」的光環回鄉創業。他從北京郊區引西芹新品種「玻璃脆」到壩上試種,親戚朋友都跟着他種菜。楊軍多了一個心眼兒,大家跟風「玻璃脆」,他卻種了洋白菜。

男人以勞力入股合作社,女人打零工掙零花錢

男人以勞力入股合作社,女人打零工掙零花錢

壩上無霜期只有100多天,「玻璃脆」生育期至少110天。發育不足的西芹,肉脆色亮,看上去喜人,卻經不起折騰。京張高速遭遇大堵車,出村的蔬菜爛在路上,出不去的蔬菜爛在地里。「種菜大王」賭對了市場,卻賭錯了品種,親戚朋友跟着賠得吐血。妻子飲鴆而亡,「種菜大王」遠走他鄉。楊軍僥倖躲過一劫,卻嚇了一身冷汗。

丈夫跑市場妻子抓生產

「奇數年豐收,偶數年欠」,楊軍學會了逆大勢而行。「別人種西芹,我就種馬鈴薯;別人種番茄,我就種娃娃菜」。天有不測風雲,「發往上海的貨出了問題,妻子收購蔬菜花了四萬八,丈夫只拿回一萬二。

楊軍比妻子大三歲,一個外面跑市場,一個家裡抓生產。楊培雲說:「外地經紀人虧了錢,就不見蹤影,我們低頭不見抬頭見。老公跑外賠了本,我就從娘家西挪東借,不能欠大叔大媽一分錢」。

丈夫悄悄對妻子說:「奇數偶數年運勢開始倒置」。2012年蔬菜長勢,印證着他的說法。妻子只有初中學歷,但她不迷信藏在丈夫心裏的奇數偶數魔咒。楊培雲這個「巾幗致富帶頭人」,回家悉心照料仨閨女,出門默默管理着2000畝菜園。

7月28日下午,楊軍到麥當勞壩上基地取經。「烏雲壓過頭頂」,他開車就往回跑,「冰雹劈劈啪啪砸下來,希望的田野一片狼藉」。妻子連菜葉帶冰雹捧起來哭着埋冤道:「天上下刀子,也擋不住你兩條腿!」。楊軍回憶說:「冰雹比鵪鶉蛋還大,妻子頭上腫起好幾個包」。

土裡刨食無秘笈

2020年春天,七甲合作社100個大棚育苗洋蔥,40個大棚育苗娃娃菜和甘藍。圖為楊軍(右)與農民一起播種。

2020年春天,七甲合作社100個大棚育苗洋蔥,40個大棚育苗娃娃菜和甘藍。圖為楊軍(右)與農民一起播種。

2019年春天,北京、上海、湖北的都來壩上包地,南來北往的像瘋子一樣,把土地1畝300元炒到800元。楊軍有5個蔬菜微信群,「東北、西北、甘肅都在搶地種菜」。

楊軍播下甘藍種子,苗快出棚的時候,楊軍半夜裡給合作社群發信息:「甘藍苗子不賣了」。第二天,有人找到他說,「育上菜苗哪有不賣的理?」

楊軍受社員委託育苗,沒有不賣的道理。聽勸的社員有的改種馬鈴薯和洋蔥,有的改種葵花和甜菜。嘲笑他「不走尋常路」的人,豐收的甘藍卻困在地里。「1公斤甘藍8分錢,菜農捨不得出手,後來一條煙換一車菜」。

今年春天,七甲合作社100個大棚播下洋蔥種子,40個大棚播下娃娃菜和甘藍種子。他給去年受傷的菜農鼓勁:「賣了蔬菜再還苗錢」。記者向楊軍討教20多年賣菜種菜秘笈,他卻憨厚的笑着說:「土裡刨食哪有什麼秘笈?」。

合作社「摸着石頭過河」

「河北勞模」「河北好人」諸多榮譽加身的楊軍非常坦誠,「合作社成立20多年,年年盼望的政策利好卻很難落地。同期成立的合作社大都快關門了,申請的政策性貸款還沒有到賬」。

七甲合作社名義股本200多萬元,108個股東實則以土地和勞力入股,這個空殼子卻承載着官方許多期望」,楊軍不無慚愧的說,「作為紅利,合作社只發過葵花籽,能夠撐到現在已是奇蹟」。

「壩上蔬菜,一年只收一季。過去菜勢三年一輪迴,現在一年一變天」。楊軍這個由經紀人轉行的業界老手,面對瞬息萬變的蔬菜市場,時常感到力不從心。「每一粒種子播在地里,都寄託着菜農的希望。誰也不敢保證,播種就有收穫」。

「種菜是老實人的生意,規模要適度,選擇品種要穩健。比如豆角、甜菜和葵花,價格較低,市場波動不大。如果選擇生菜、娃娃菜、油菜等時令葉菜,一定要錯區域、錯季、錯月、錯周播種」。

運營了10餘年的「京奧特供」種植和質量監測體系,幫助壩上建立起區域蔬菜品牌。楊軍認為,農村合作社仍然在「摸着石頭過河」。他期待的「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今年春天有了眉目。楊軍希望,「城裡人吃上靠譜的蔬菜,菜農獲得可靠的收入」。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