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廣中醫曬古籍 我國首部治療瘟疫專著「亮相」

2020-06-21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展示中醫古籍真本 (記者胡若璋 攝)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展示中醫古籍真本 (記者胡若璋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日前,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亮出壓箱底的館藏寶貝:歷代防治疫病的中醫古籍。如,清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令德堂刻本《溫疫論二卷》、清鹹豐七年(1857)善成堂刻本《引痘新法全書》、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翰寶樓刻本《鼠疫匯編》等珍貴古籍原本。

據介紹,《溫疫論》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吳有性撰於崇禎十五年壬午(1642年),是內地第一部治療瘟疫的專著,為中醫溫病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志性著作。《溫疫論》中創立了戾氣病因學說,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明確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為廣東省內首家接受古籍寄存的圖書館(記者胡若璋 攝)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為廣東省內首家接受古籍寄存的圖書館(記者胡若璋 攝)

值得留意的是,《溫疫論》創制了達原飲等治療瘟疫的有效方劑。對後世溫病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在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指南中,達原飲用於輕型的濕熱蘊肺證。其中檳榔、草果、厚樸三藥,更是廣泛應用於新冠肺炎輕型(寒濕郁肺證、濕熱蘊肺證)、普通型(寒濕阻肺證)處方中。

《鼠疫匯編》為內地現存最早的鼠疫專著,系統總結了此前嶺南醫家論治鼠疫的經驗,確立了三焦分治原則,活用解毒活血湯加減治療鼠疫,並結合針刺諸法,療效確切,有功於嶺南生民者甚著。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收藏條件和專業古籍修復技術良好(記者胡若璋 攝)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收藏條件和專業古籍修復技術良好(記者胡若璋 攝)

《引痘新法全書》是中國第一部記述牛痘的專著,是中國預防醫學史上的重要成果,它中西同源的學術思想,比較典型地反映了西醫東來之初與中醫艱難結合的方式和過程,對於民眾接受和傳播牛痘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為中國預防天花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今次新冠疫情期間,被用於臨床治療確診病例的清肺排毒湯就來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後被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該方由書中四個方子組成,即麻杏石甘湯、五苓散、小柴胡湯、射干麻黃湯加味組成,前三方來自《傷寒論》,後一方來自《金匱要略》。

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是廣東省內首家接受古籍寄存的圖書館,收藏條件和專業古籍修復技術良好。更在2011年10月19日被批准為廣東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現有館藏線裝書3225部22833冊,三級以上(含三級)132部,1301冊。其中入選《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善本共6部;入選《廣東省珍貴古籍名錄》的善本共78部;《汪石山醫書八種》(明嘉靖元年(1522)至明崇禎六年(1633)祁門樸墅汪氏祠堂匯刻本)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記者獲悉,此次向外界展示防治疫病中醫珍貴古籍,不僅希望民眾對中醫藥擁有信心,更是呼吁市民捐贈或寄存古籍到圖書館。據介紹,廣州中醫藥大學為充實古籍館藏,近年來通過捐贈、古籍寄存等方式,有效吸納民間收藏,在增加館藏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對民間古籍的有效保護。

責任編輯:Iris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