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之重器」新型科考船廣州下水 提升海底探測能力

2020-07-18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科考船在廣州下水。記者方俊明 攝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科考船在廣州下水。記者方俊明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18日在廣州下水。據透露,這艘命名為「實驗6」的科考船總投資近5.2億元人民幣,設計總噸3990,將填補中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完善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和中科院科考船隊功能序列,成為中國一個先進的新型海上移動實驗室和探測裝備的技術試驗平台。該船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不僅提升中國對南海島礁區與深遠海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同時將幫助「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提高海洋探測能力。

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新型科考船命名為「實驗6」,總投資近5.2億元人民幣。記者方俊明 攝

新型科考船命名為「實驗6」,總投資近5.2億元人民幣。記者方俊明 攝

據了解,作為探測與研究海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平台、基本工具與載體,海洋科學考察船在現代海洋觀測體系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是國家科教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承擔,總投資達5.175億元。該船建成後,無論在船舶的結構與功能設計、船載操控系統、船載設備等方面都可與世界上先進的地球物理綜合考察船、同噸級的綜合科學考察船相媲美,實現全海深海底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探測和綜合海洋環境立體探測,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指出,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中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該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詹文歡也表示,「實驗6」將成為中國一個先進的新型海上移動實驗室和探測裝備的技術試驗平台,提升中國海洋探測能力和數據樣品獲取能力,助力海洋科技創新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打造海洋科考「國之重器」

「實驗6」將填補中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記者方俊明 攝

「實驗6」將填補中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記者方俊明 攝

「建設性能先進的科考船,打造海洋科考『國之重器』,提升海洋探測能力和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與保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說,「實驗6」號填補了中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能夠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中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

據介紹,「實驗6」號建成啟用後,將對於中國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油氣礦產和生物基因資源,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該科考船不僅將提升中國對南海島礁區與深遠海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同時幫助「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提高海洋探測能力,開展聯合海洋調查,開展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海洋災害預警預報;培訓海洋調查人員,提高海洋科技水平。

中科院島礁綜合研究中心永暑站 渚碧站啟用

「實驗6」模型布局示意圖。記者方俊明 攝

「實驗6」模型布局示意圖。記者方俊明 攝

近年來,海洋強國、經略南海、「一帶一路」倡議等對探測和開發利用海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率先嘗試「走出去」在海外建設聯合研究機構和科教合作平台。記者獲悉,目前中科院已建設10個海外科教合作中心,中科院島礁綜合研究中心永暑站、渚碧站也正式啟用,打造海上實驗基地。

今年啟用的中科院島礁綜合研究中心永暑站、渚碧站,是中科院圍繞國家在南海的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需求,着力打造的海上實驗基地。此前,中科院島礁綜合研究中心已經在南沙群島美濟礁啟用,為長期開展熱帶海洋環境下的深遠海生態、地質、環境、材料、海洋能利用等現場原位觀測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試驗基地。

新型科考船「實驗6」功能一覽

記者登上「實驗6」參觀。記者方俊明 攝

記者登上「實驗6」參觀。記者方俊明 攝

一,將填補中國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完善國家海洋調查船隊和中國科學院科考船隊功能序列;

二,成為中國一個先進的新型海上移動實驗室和探測裝備的技術試驗平台,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將提升對南海島礁區與深遠海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

四,推動和促進中國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油氣礦產和生物基因資源,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

五,幫助「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提高海洋探測能力,完善觀測手段,開展聯合海洋調查。

責任編輯:之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