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深港合作區將建國際開放創新中心

2020-08-09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記者何花攝)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記者何花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石華 深圳報道)作為唯一一個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合作區,同時也是唯一一個深港雙方跨境接壤互聯互通的合作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直備受關注。7日,深圳市政府舉行政策吹風會,重點介紹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國際開放創新中心的若干意見》。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香港接壤處,總面積約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側的香港園區,俗稱河套地區,面積約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側的深圳園區,包括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面積約3.02平方公里。整個合作區具有「跨境、跨制度、跨關稅區」的獨特優勢。

記者從會上獲悉,深圳園區發生了重大變化:皇崗口岸貨檢區接近40萬平方米釋放出來用於未來深港科創合作,直連香港的一號通道已批准向科研人員開放,已落地和正對接項目126個。

釋放近40萬平米土地 引入項目達126個

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劉慶生表示,中央賦予了合作區「制度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發展的重大功能與戰略使命,深圳市舉全市之力推進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重點在打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上先行先試,在科研項目布局上精心謀劃,在財政資金上有力保障,在空間整備和基礎設施建設上扎實推進。」

目前皇崗口岸新的臨時口岸開通,且具備通行條件。未來,皇崗口岸將變成一個超級口岸、超級交通樞紐以及超級的創新綜合體。同時,在原有的福田保稅區當中,深港開放創新中心以及深港科技創新綜合服務中心現已緊鑼密鼓開展建設。此外,30年前為保稅區的廠商以及物流貿易商所準備的一條一號通道,現已經批准向科研人員開放。

深圳市福田區區長黃偉表示,為了完善合作區深圳園區的配套支持,福田區在河套北片區南華村開展棚改,這個村以及旁邊的赤尾村改造將會為合作區深圳園區提供大批人才住房以及服務空間,「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把目前合作區深圳園區範圍內土地空間留給科研創新、留給中試轉化和產業發展。」

目前,合作區深圳園區呈現了三個重大的變化。通過租、購、改、建四大措施,皇崗口岸貨檢區接近40萬平方米全部釋放出來用於未來深港科創合作。據黃偉介紹,目前已經落地以及正在引進的項目達到126個,這些落地的項目對於合作區深圳園區乃至福田區的科研創新實力都帶來了重大變化。

打造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平台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位於福田區中南部,是深港兩地物理和幾何上一個中心點,擁有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兩個口岸,而且也有福田保稅區一號通道直連香港。因此,合作區在深港合作中擁有特殊的優勢以及獨特的條件。

黃偉表示,合作區深圳園區將會重點打造一批深港青年創新創業的平台和載體,促進深港之間科研和產業以及青年創新創業的協同,包括粵港澳創新創業工場(福田)、孔雀谷深港創新育成基地和已經入駐的香港科技大學所直接承辦的藍海灣孵化基地,以及UNI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平台。

專家:明確了深圳園區配合香港園區

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張克科表示,2017年,深港兩地簽署協議明確合作開發落馬洲河套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就是在這個協議下產生的。「簽署之後深港兩地做了大量工作,香港做了很好的基礎,香港立法局給了200億港幣的建設資金已經到位,香港創新科技署在科技園的總體部署下,機構管理層面非常清晰。」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園區需要重新定義。此次劉慶生副市長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部署之下,做一個深港對接安排;另外,深圳市在市一級的層面給出政策、人力和資金的安排。」張克科指出,《若干意見》最重要的一點提到深港協同發展,深圳園區的任務是配合香港,第一次非常清晰的把深圳園區的定位和責任明確。

張克科認為,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唯一一個跨境接壤互聯互通的合作區,《若干意見》的提出,深港雙發的責任越來越清晰。「在合作區中,深圳更好的利用香港的優勢,包括人才、信息、資源、物資通道、共同合作等都在做各種研究和配套,將來會變成規範化的制度對接和體制創新。」

港商和科研機構爭相落地合作區

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數據流AI芯片的鯤雲科技就是駐紮在深港合作區的科創企業。深圳鯤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牛昕宇表示,該企業2017年9月落地合作區深圳園區,今年6月已完成全球首款數據流AI智能芯片的發布,芯片水平達到世界領先。

牛昕宇表示之所以選擇合作區深圳園區,首先是地理位置對人才的吸引,兩個口岸一個高鐵站的優勢,更易獲得來自香港的國際化人才青睞。此外,科研成果誕生後的應用環節,政府給予了產品轉化應用平台,讓企業在實戰中打磨產品,對產品迭代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目前鯤雲科技公司規模達70人,研發人員佔比超過80%,核心的創始團隊都是帝國理工學院的中國籍人士。

受訪者港人謝智衡 (記者何花攝)

受訪者港人謝智衡 (記者何花攝)

5年前,港商謝智衡在內地創辦了妙智科技有限公司,去年開始落戶在合作區內。謝智衡表示,「深圳市政府和合作區對我們的發展也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支持。我們公司申請了深圳市政府的500萬科技項目補貼,也引進了孔雀計劃人才,這些支持對公司發展起到了很大幫助。」

目前,合作區內的港商項目發展仍面臨一些兩地制度對接不暢造成的障礙。謝智衡舉例,妙智科技屬於醫療器械研發的公司。在研發過程中,公司機器需要通關,但同一台機器反覆過關每次也要詳細核驗。通關時間每次都要花30分鐘到1小時,未來是否能夠對同一機器進行備案,通關就更加便利了。

責任編輯:Noah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