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即時新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愛爾蘭擬征「口香糖」清理稅


http://news.wenweipo.com   [2007-07-25]

【文匯專訊】據新華網報道,在愛爾蘭,路面上被吐掉的口香糖已成為城市垃圾的一大「主力軍」,儘管10年前相關法律已將其定為違法行為。

 為消除這種城市污染物,愛爾蘭環境部長約翰·戈姆利23日說,政府將加大執法力度,自9月起將把罰款額從125歐元增至150歐元,而且有可能向口香糖生產商徵收清理稅。

 專項行動

 愛爾蘭環境部、文物部、地方政府事務部以及口香糖生產商目前正聯合在全國範圍展開「清除口香糖垃圾行動」。去年,這一行動在首都都柏林、科克郡和佈雷郡三地試點,效果顯著。

 全國規模的「清除口香糖垃圾行動」於本月展開,為期一年。目前,共有15個地方政府積極參與,另有1200家店舖簽署了支持行動的意向書。

 《愛爾蘭時報》報道,在行動開幕式上,負責人保羅·凱利說,他希望,這項全國範圍的行動能夠「明顯改善路面衛生狀況、提高環境質量。」

 「清除口香糖垃圾行動」的主要內容有:向公眾宣傳將嚼後的口香糖扔進垃圾箱;對明知故犯者,政府將收取高額罰金。

 愛爾蘭鐵路公司和都柏林公交公司將分別在火車和公交車上掛起寫有「請將嚼後的口香糖放入垃圾箱中,謝謝您的合作」的標語。

 「頑疾」難治

 愛爾蘭1997年出台的《垃圾污染法》規定,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屬於違法行為,隨地吐口香糖也被定性為亂扔垃圾。但這一法規並沒有讓亂吐口香糖的現象消失。

 愛爾蘭政府新發佈的2006年度《垃圾污染監控報告》說,在愛爾蘭街頭隨地亂扔的垃圾中,煙頭是最大組成部分,占垃圾總量的56%。嚼後的口香糖則為食品類垃圾的「冠軍」。

 每年愛爾蘭各地政府要花費數百萬歐元清理廣場和人行道上的口香糖。在都柏林的第一商業大道——格拉夫頓大道上,地方政府一個月就清除了18萬塊口香糖。

 每年,愛爾蘭共售出8000萬包口香糖。據估計,亂吐在路面上的口香糖總重可達500噸。

 威脅徵稅

 為了治理這一「頑疾」,戈姆利23日警告政府將採取更嚴厲的措施。

 他說,9月起,亂吐口香糖的罰金將從目前的125歐元增至150歐元,「必須杜絕這種不良行為,我希望罰金的增加會迫使那些亂吐口香糖的人『三思而後吐』」,「這也將向公眾傳遞清晰信息,社會對這種行為的態度是『零容忍』」。

 他還說:「清除垃圾污染、提高環境質量符合每個人的利益。增強公眾環保意識、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固然重要,但我認為,對隨地亂扔垃圾的人徵收高額罰金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此前,環境部和口香糖生產商已達成一項協議,協議規定雙方將加大對這一問題的公眾宣傳力度。但戈姆利在23日警告說:「如果協議中規定的工作未能產生預期效果,政府將對口香糖徵稅。」

 2002年度《垃圾污染監控報告》曾建議政府對口香糖徵稅,然而,時任環境部長迪克·羅奇沒有採納這一建議。但是,口香糖生產商同意每年向政府提供200萬歐元(約合276萬美元),這筆錢用於環保宣傳工作和尋找杜絕不良行為途徑的研究活動。

  相關「即時國際」新聞
韓國敦促朝鮮盡快全面申報核計劃    [31日 22:00]
伊拉克自殺式爆炸襲擊致13傷亡    [31日 21:29]
巴基斯坦高官預計大選或推遲約6週    [31日 20:41]
斯里蘭卡:將在08年擊敗猛虎組織    [31日 16:46]
親他信黨稱獲其他三黨支持組聯合政府    [31日 16:45]
統俄黨缺少美女?美女議員扮靚俄杜馬    [31日 16:20]
北美首位華裔市長吳榮添因病逝世    [31日 14:44]
美指朝鮮未有全面公開核計劃    [31日 14:36]
朝鮮開設貿易信息網站吸引外資    [31日 13:12]
美促朝鮮能在今日前全面申報核計劃    [31日 11:33]
菲移民局放寬中國人永久居留申請    [31日 11:30]
每30秒便會有一新移民進入美國    [31日 10:43]
不丹王國今天開始告別帝制    [31日 09:28]
韓媒:六方會談團長會有望於1月重開    [31日 09:27]
蘇伊士運河通行費08年將提高7.1%    [31日 09:25]
埃及一名25歲的婦女因患禽流感死亡    [31日 09:24]
肯尼亞新當選總統齊貝吉宣誓就職    [31日 09:17]
歐盟以科技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30日 22:23]
部分歐洲國家新年習俗    [30日 22:13]
巴大選有可能會推遲3至4個月    [30日 22: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即時新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