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美國研究中國海軍問題的專家伯納德·科爾日前出版一本新書《台灣安全:歷史和前景》,對台灣「防務」和兩岸軍力對比進行了分析。科爾稱,由於美國在全球擔負多種任務,一旦台海爆發戰爭,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國會快速介入,因此台灣當前「撐足15天」的戰略是不夠的。
根據英文《台北時報》網站1月13日刊載的書評,《台灣安全:歷史和前景》一書介紹了台灣防務觀念自1949年後的轉變,然後分析了大陸的軍事現代化,稱「解放軍海軍的現代化意味著台海兩岸海軍權力的平衡偏向於大陸一方。」「中國還在積極發展航空母艦和空中加油平台,這將讓解放軍空軍擁有對台灣進行全方位打擊的能力,而不是從單一的方向進行攻擊。」
科爾認為,儘管台灣有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可使針對台灣的導彈襲擊不具毀滅性,但是中國(大陸)已經在積極發展巡航導彈,這類導彈更難攔截。
書評認為該書在眾多關於台灣防務的書籍中鶴立雞群,因為作者在分析台灣備戰能力時分析了民主化、文職化、尋求志願參軍之路等一系列因素。作者認為,民進黨推動防務官員職業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面臨資金不足、無法吸引足夠志願者的狀況。台灣現行的1年義務兵役制太短,無法為一場21世紀的戰爭提供足夠士兵。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民主給防務帶來了壓力,而這些問題北京都不必面對。
科爾還講到了台灣從被動防務到主動防務的轉變,這個戰略旨在將戰火由台灣推向大陸。這個戰略還有爭議,但從台灣目前發展的一些武器看,可以得知台灣開始認識到在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時,單純的防禦可能不可行。科爾稱,現在台灣除了考慮打擊大陸的指揮中心外,也在討論打擊大陸燃料儲備的可能性,因為這樣可以影響到大陸打持久戰的能力。
科爾稱,台灣必須做出決定,究竟在防務上投入多少資金和人力資源,因為這對其盟國來說是一個信號,代表著台灣在多大程度上願意誓死保衛來之不易的民主。儘管美國承諾當台灣的盟友,但是美國在其它地方的責任意味著美國迅速干預台海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看來,台灣現在撐足15天的戰略是不夠的。(來源: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