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北京時間2月21日11時26分,位於太平洋北部海域的美軍「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導彈,擊中了距地面200多公里的「美國193」號衛星。至此,世人廣泛關注的美國導彈打衛星行動告一段落。然而,這一事件引發的軒然大波卻遠未平息。
早在2月15日,美國宣佈將使用導彈擊毀失控衛星的第二天,俄羅斯國防部便公開發表聲明說,美國擊毀失控間諜衛星的計劃可能只是個借口,其真實目的是測試新型太空武器。2月21日,在美方擊中衛星的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方正在繼續密切跟蹤美方此舉可能對外空安全及其他國家造成的損害。中方要求美方履行國際義務,及時迅速地向國際社會提供擊落衛星一事的必要情況和相關數據,以利有關國家採取防範措施。
按照美國官方的說法,布什總統下令使用攔截導彈摧毀失控的間諜衛星,純粹是因為衛星上的有毒燃料「可能會傷害人類的健康」。但這一解釋不僅沒有被國際社會接受,就連美國國內的主流媒體也紛紛猜測,此舉的真正意圖可能是測試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
《華盛頓郵報》報道說,「這個計劃剛一宣佈,在防務專家中及互聯網上立即引爆了爭論,人們質疑軍方是否隱瞞了什麼動機。一些專家認為,軍方是在抓住機會,以衛星為目標測試頗具爭議的導彈防禦系統」。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爾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很明顯,在政府當中擁有牛仔衝動的某些人作出了這個決定,他們找到了向其他國家展示具備導彈打衛星能力的很好理由」。《華盛頓郵報》甚至預言,美政府此舉將面臨外交上的挑戰。
其實,使用導彈或其他武器擊毀衛星早有先例,擊毀的又是自家的衛星,再加上美國政府苦口婆心般的解釋,為什麼還是不能讓人放心?為什麼美國剛剛公佈摧毀失控衛星計劃,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美國可能借此試驗太空戰武器?這固然是因為摧毀失控衛星與發展反衛星武器在技術上具有不小的互通性,但更重要的還是此前許許多多事件給人們留下的思考。
1962年10月,美國用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試驗打衛星;
1985年,美國使用F-15戰鬥機發射反衛星導彈,成功擊毀了目標;
1997年10月,美國利用激光武器照射一顆在軌運行的氣象衛星,使衛星不能正常工作。
種種事實表明,美國一直在追求並已經擁有反衛星武器,無論是冷戰時期的「星球大戰」計劃,還是最新公佈的國家太空政策,都顯示出美國追求太空軍事優勢的強烈意圖。就在美國導彈打衛星之前不到10天,布什政府剛剛拒絕了中俄聯合提出的關於締結一項禁止在太空使用武器條約的建議,並表示確保遵守這一條約將是「不可能的」。如此一來,要讓人們相信美國擊毀失控衛星確實出於良好意願,便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了。而人們對美國使用導彈打衛星表示擔心甚至擔憂,也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