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第80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於24日晚8點在好萊塢柯達劇院舉行。歷經80年風雨,在電影界久負盛名的奧斯卡獎從最初一個少有人關注的小範圍活動發展成今天全球矚目的電影盛事。
作為電影界歷史最悠久、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獎項之一,儘管奧斯卡獎評選難免有傾向性,甚至出現獲獎影片良莠不齊、「真金」影片名落孫山的情況,但人們一般可通過該獎項來瞭解上一年在美國及海外影壇交出優秀成績單的影視作品和個人。
從1929年至今,美國經歷了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戰等重要歷史時期,不過奧斯卡獎頒獎禮卻從未中斷,只在1938年、1968年和1981年推遲舉行過3次,分別是因洛杉磯洪水推遲1星期、向遇刺身亡的馬丁·路德·金致敬推遲2天以及因裡根總統遇刺而推遲24小時。實際上,從奧斯卡獎歷年的獲獎及獲提名影片中也能看出,美國電影界人士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或謳歌、或暗諷、或影射社會現實。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在1941年首設紀錄片單元,此後連續7屆獲得這一獎項的紀錄片題材都與二戰有關。1942年2月26日,在珍珠港遇襲後數月,奧斯卡頒獎典禮照常舉行,且在這一年獲提名的多部影片都以戰爭為主題,如《米尼弗夫人》《勝利之歌》(又名:《揚基都德》)和《復活島》等。而從1945年至1947年,所有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得主都對剛經歷的那一場種族大屠殺進行了反思。同樣在1970年,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多部電影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越戰的抗議。即使在和平時期,人們依然不斷回溯歷史,借古喻今,用電影來反映現實、反思現實。
現在的奧斯卡頒獎禮不再是早期「波瀾不驚」、平平淡淡的簡單儀式。作為好萊塢頒獎季的壓軸之作,小金人最終花落誰家是專業人士和影迷樂此不疲的猜測目標;演員和導演們獲獎前後或語無倫次、或喜極而泣、或激動狂喜的表現是吸引觀眾的一大看點;而頒獎禮的電視直播時段也是各大廣告商競相爭奪的黃金時間,獲獎及提名影片的後期發行和???銷售更是各大電影公司看重的利潤增長點,甚至連頒獎禮前明星們在紅毯上的衣著服飾秀都被視為時尚界的流行風向標……簡而言之,奧斯卡獎早已超越電影獎項的範疇,成為全球矚目的一項年度盛事。
隨有聲影片應運而生的奧斯卡獎見證了電影從無聲至有聲、從黑白至彩色、從膠片到數碼拍攝的技術沿革,也見證了美國電影史上歌舞片、黑幫片和西部片等類型電影「各領風騷」的年代。不管如何,戰爭、人性、愛情、種族偏見、深刻的社會現實等等是奧斯卡獎甚至說是整個電影界亙古不變的關注主題。今年的奧斯卡獎結局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