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經過人民幣較大幅度的升值,中國的對外貿易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
首先看出口方面。從大類商品(根據SITC分類準則)來看,我國出口結構正朝著優化的方向發展。2000年以來,工業製成品的出口增速一直快於初級產品,正因為如此,工業製成品的出口比例從2000年的90%增加到95%。
從小行業分類(HS準則)來看,2007年我國出口總值前四位的行業為機械電氣(簡稱,HS分類十六類,以下同)、紡織(十一類)、賤金屬(十五類)和車輛及其他運輸設備行業(十七類),它們占2007年總出口的比重分別為43.4%、13.6%、9.5%和4.5%,這四個行業的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達71%。
不難發現,賤金屬行業出口增速具有大起大落的特徵,而其他三個行業出口增速有緩慢回落趨勢。這種現象也符合我們的直覺,因為:第一,經過了連續快速增長,這三個行業出口基數較大;第二,畢竟人民幣對美元到2007年底已累計升值13%。
2007年,增速最低的紡織行業出口增長也達20%。這種增速是相當可觀的,它意味著,即使增速有所回落,2008年我國出口增速也有望保持在20%左右。
那麼,是否存在某種可能性,即主要行業的出口增速較快下降呢?我們從行業的盈利情況尋找答案。按照正常預期,2008年人民幣有7%-10%的升值幅度,這一升值幅度對行業出口的盈利會有多大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現有的成本結構和成本控制水平不變,2008年四大行業的出口利潤將被人民幣升值所抵消,四大行業的出口將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
我們認為,如果2008年人民幣對外升值7%-10%,這種升值幅度對出口利潤率的侵蝕將是實質性的,出口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較大。這一判斷基於以下假設:第一,本輪經濟增長已到週期性頂點,行業增長不再享有週期性紅利;第二,產品出口基於成本優勢,而不是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第三,人民幣對主要貿易結算貨幣,而不僅僅釘住美元升值;第四,中國的出口企業和外國企業面臨相同的國際市場,國際需求處於一個穩定水平。
再看進口方面。我國進口產品結構也有所優化。根據SITC分類準則,2000年以來,初級產品的出口增速大部分時間內快於工業製成品,導致了工業製成品進口比重從79%下降到75%。出口結構和進口結構的變化表明,我國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已經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有所表現。根據權威判斷,我國仍處於工業化進程的中後期,我們預期這種趨勢將延續。在具體行業上(HS分類準則),2007年我國進口金額排名前四的行業是機械電氣、礦產品、賤金屬和光學等儀器行業,它們占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0%、16.9%、8.1%和7.4%,合計占總進口的72.4%。
有意思的是,機械電氣行業和賤金屬行業的出口也名列前茅,光學等儀器行業也是2007年第六大出口行業,這顯然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內分工發展的結果。我們預期,雖然前兩個行業的進口增速平緩,光學等儀器行業的進口增速波幅較大,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人民幣升值,至少在中短期內,這三個行業的進口增速有望繼續保持。礦產品行業進口是由我國的資源稟賦和工業化進程所決定,該行業進口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因此,在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的工業化背景下,隨著人民幣升值,進口至少可以保持原有的較快增長速度。
外貿的產品結構分析表明,出口增速很有可能回落,而進口增速至少將繼續保持,因此我們預期,最近出現的進出口增速的剪刀差有望延續。
在進出口的主要行業中,我們觀察紡織業出口增速緩慢回落,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行業,人民幣現有的升值幅度已經對其出口有了實質性的負面影響。
但在其他行業,仍然看不出人民幣升值的顯著影響。我們認為其中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虛假貿易,即高報出口和低報進口現象,在自處理設備的進出口中,我們估計出口高報6%,進口低報10%。進出口增速差虛增16%的幅度是驚人的。第二,人民幣只對美元較大幅度升值,對美元匯率的關注使我們忽略了人民幣升值的全貌,因為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升值幅度並不大。這使得我們有必要分析進出口的幣種(區域)結構,考察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的不同升值幅度對進出口的影響。
進出口因人民幣對不同貨幣升幅不同而各異
我們選取美國、日本、歐盟和香港作為貿易區域結構分析的對象。選取這些經濟體的理由是:與中國經濟關係緊密、貿易額大、主要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區)。2007年,這些經濟體都是我國排名前五的貿易夥伴。
進出口的剪刀差只是在2008年1-2月才出現,以如此短期的數據推斷中長期趨勢,需要更多方面的理由。而且,其中還有春節和雪災等臨時性因素,這種趨勢的持續性就更值得推敲。既然人民幣對不同貨幣有不同的升值幅度,那麼中國與不同貨幣發行國(區)的貿易增長變化情況如何?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對2008年的進口、出口和貿易順差的預測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隨著人民幣對美元和港幣的持續升值,中國出口美國和香港的增速也持續下降,2008年2月中國出口美國增速甚至接近0。但中國對日本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從2006年開始就處於緩慢上升過程中,這是因為,2006年以來人民幣對日元和歐元實際上有所貶值,而不是升值。也就是說,我國出口總體上快速增長是因為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幅不大。對於不同貨幣,人民幣升值則出口增速下降(如美國和香港),沒有升值甚至貶值的,出口則有上升趨勢(如日本和歐盟)。
在對香港和美國的出口中,2008年2月的雪災加速了出口的下降趨勢,而在對歐盟和日本的出口中,臨時性的雪災改變了出口的緩慢增長趨勢。匯率變動和出口增速變化有一定的正相關,我們認為雪災只是臨時性地縮小了出口規模,不會改變受匯率變動影響的出口增速的基本趨勢。
理論上,進口增長與本幣升值負相關。在人民幣與美元和港幣的顯著升值過程中,這一規律得到了驗證。2005年以來,中國從美國和香港的進口增速明顯大幅增加。這個趨勢也可以從日本和歐盟的進口中得到體現,只是增速的上升相對緩慢,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對歐元和日元沒有明顯升值。如果考慮雪災對經濟規模的緊縮性影響,進口增速上升的趨勢應該更明顯。
通過對進出口的區域結構分析,我們發現兩個值得注意的結論:
第一,人民幣的匯率變動確實對中國的進出口產生了較為顯著的影響。這表現在,當人民幣對某一貨幣明顯升值時,中國與該貨幣發行國(區)的出口增速就明顯下降,而進口增速明顯上升,這主要發生在美國和香港方面。而對日本和歐盟,由於人民幣對日元和歐元匯率變化不大,中國與日本的進口和出口增速都緩慢上升。這主要是由中國工業化加速、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所決定的。
第二,綜合看來,出口增速將繼續下降,進口增速將繼續上升,我國貿易順差快速增長的趨勢難以延續。這主要基於上面分析到的理由:首先,隨著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升值,中國對美國和香港出口增速將繼續下降,對日本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即使上升也較為緩慢;其次,中國從美國和香港的進口增速將繼續快速上升,從歐盟和日本的進口也將不會下降;最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日益加深,外部需求下降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2008年貿易順差將下降
按匯率變化的常規估計,2008年順差將達2500億美元,同比減少超過4%。預測2008年的貿易順差關鍵在於判斷人民幣的匯率走勢,但2008年全球經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關係可能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我們按照一種保守的情形,即人民幣只對美元和港幣常規性升值8%,對歐元和日元匯率維持2007年走勢。我們估計:我國2008年對四個經濟體的出口將增長14.9%,進口增長20.2%,而2007年的增速分別為20.9%和18.5%。其中,對美貿易出現逆差,對日貿易逆差擴大,對歐盟和香港的貿易順差增長35%和14%。如果2008年我國出口增長14.9%,進口增長20.2%,則我國2008年的貿易順差為2506億美元,同比減少4.4%。
美國經濟疲軟將使中國整體出口下降2%左右。美國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收的首要引擎。美國經濟增長的變動對世界出口將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經濟增速的漲落對美國消費和進口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從而與世界貿易的增長變化有顯著的正相關性。
利用1990-2007年來的年度數據進行回歸,我們發現,如果美國經濟增速降低1個百分點,美國消費增速將降低0.77個百分點,進口增速降低3.41個百分點,世界市場需求增速將降低1.36個百分點。
美國次貸危機的蔓延已經把美國經濟拉近衰退的邊緣。2月20日,美聯儲再次調低美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至1.3%-2%。相對於官方預期,市場人士更為悲觀,許多分析家認為美國經濟已經步入衰退。而且,無論在官方還是民間,這種預期惡化的趨勢還在延續。
美國2007年的GDP增長率為2.2%,保守估計,2008年美國GDP增速將減少1-2個百分點。這樣,2008年美國消費增速減少0.8-1.6個百分點,進口增速減少3.4-6.8個百分點,世界需求將減少1.4-2.8個百分點。因此,合理估計,美國的次貸危機將在2008年使中國出口降低1.4-2.8個百分點。即使中國進口增速不再上升,這也將進一步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作者:海通證券研究所 陳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