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鳳凰」號「軟著陸」想像圖。(南方都市報)
【文匯專訊】美國宇航局的專家們在不久前舉行的全美微生物學家協會會議上承認,儘管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防護措施,但依然無法百分之百地保證地球上的微生物不會被「鳳凰」號探測器帶到火星表面。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鳳凰」號的總造價高達4.2億美元,於去年8月份發射升空,今年5月2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其主要研究對像為隱藏在火星北極地區土壤下的冰層。科學家們介紹說,探測器上的機械臂可以在火星表面進行挖掘,通過對採集到的土壤樣本進行分析,可以確定出火星氣候的變化情況以及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是否有可能生存著微生物。 NASA強調說,「鳳凰」號的組裝工作是在「無菌」環境中完成的,其周圍的空氣都經過了嚴密的過濾。來自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專家們還曾採取定期取樣的方式對組裝情況進行了監督。到2007年4月份,也就是在「鳳凰」號的建造工作開始後四個月,組裝車間內每平方米的空間內約存在有大約10萬個微生物細胞,其種類多達132個。而到2007年6月份,微生物細胞的數量已減少到每平方米3.5萬個,種類為45個。在發射前的2007年8月份,微生物的數量已下降至2.6萬個(100種)。比較而言,每克地球土壤中大約生活著數千萬個細菌。除了細菌外,專家們還曾在組裝車間內發現過能夠在嚴酷條件下生存的微生物。例如,一種被稱為短小芽孢桿菌(Bacillus pumilus)的細菌便能夠承受高劑量紫外線的照射。
科學家們還曾將從組裝車間中提取的細菌放置到與火星表面環境非常接近的實驗艙之中。在最初的5分鐘裡,由於受到壓力、溫度和紫外線照射的作用,所有的細菌全部死亡。然而,當研究人員將一些成分與火星土壤類似的沙粒放入試驗艙後,竟然有一部分細菌成功地活了下來。
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儘管採取了各種預防措施,NASA的科學家們還是無法百分之百地保證不會將地球上的微生物帶上火星。不過,研究人員們同時強調,即使有一部分細菌能夠在火星表面生存下來,但由於缺乏水等必要因素,它們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