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新華網消息:英國《觀察家報》7月6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我們的北京生活」,文章摘要如下。
在北京生活著一群終日忙碌的普通人,從像陀螺一樣不停工作的家政服務員,到從小生活在胡同裡的老北京,我們採訪到了其中3位:
方麗鳳,家政服務員,26歲
在我們村,我學的第一首歌就是《我愛北京天安門》。我總是嚮往著北京。北京的風景、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公園都是那麼美好。我尤其想看看天安門,那裡是我們祖國的心臟。
18歲的時候,我終於有機會到北京的一個遠房親戚家照看孩子。我住在客廳裡,晚上不得不起來照顧孩子。在我的要求下,他們帶我去了天安門。
啊,天安門廣場真雄偉、真大呀。我的眼睛都不夠用了:高聳的建築和寬廣的馬路,還有川流不息的車流。紫禁城就在附近,但門票要40元,對我來說太貴了。
這家人搬走後,我又到了另外一個家庭。這家人很富裕。儘管工資提高了,但他們對我就像對待奴隸一樣,不允許我用他們的衛生間。那以後,我又做過清潔工、家政、推銷員和洗衣工。
現在我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做飯,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兩點半,然後在同一棟大廈裡做家政服務,從下午3點開始,直到把活兒幹完,通常會忙到晚上8點。我就像一個陀螺,一直不停地轉。
我和丈夫在北京東邊的郊區租了一間房,那裡住著很多外來打工的人,租金便宜。房子構造簡單,沒有廁所和暖氣。很多北京人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地方。休息日,我就睡覺、洗衣服,給我兩歲的兒子打電話。我必須把兒子留在河北老家,因為我們不能帶著他來北京打工。
在北京住了8年,我感覺自己並不屬於這裡。除了天安門和幾個公園外,我沒去過其它地方。這個城市日益繁榮,但對我來說已經沒有從前那麼好了。我不喜歡那麼多車。早晨上班時間,街上到處是車,我不得不在人行道上騎車。我想念家鄉清新的空氣,但我不想回家,因為我在這裡掙的錢比家裡多。
崔林,建築工人,31歲
我來自中國北部的一個農村,18歲就出來闖。我下了火車一出站,看到房子那麼高,就在想這些房子是怎麼被蓋起來的。很快,我就知道了,因為我找到了一份建築工地的活兒。現在,我已經干了10多年了,按長度算,砌牆砌了不知多少裡了。這種工作北京人不願意幹,我們外來打工的沒有選擇餘地。
我每天工作10小時,週末不休息,還常常加班。每月能掙1800元,我每月只花200元,其餘的存起來。我和其他7個人住在一個工棚裡,吃飯在工地上。飯不好吃,但每天只要4元。我妻子在北京做清潔工。她住在宿舍裡。我們每週只見一次。我4歲的女兒在老家和我媽一起生活。
今年,我沒有時間回家看她了。奧運會給我們老闆帶來很多項目。我們現在夜以繼日地工作以確保酒店能按時竣工。幾天前,我終於放了一天假,跑去看了看奧運村。鳥巢讓我很震撼。北京變得越來越美了。我希望能留下來,但是這麼多年了,我還是感到自己不屬於這裡。我希望再有一年能攢夠錢,在老家蓋個房子。
王建軍,包裹運送員,45歲
我生長在北京的胡同裡,一直沒離開過北京。我父母在這兒住了50多年了。胡同裡的生活並不容易。但是,有這樣的3間房過日子,我很知足了。在這個喧鬧的城市裡,我只能在這裡找到一點兒清靜。
小時候,鄰居的孩子和我一起玩遊戲,最愛玩的是藏貓貓。有時,我在鄰居家玩得時間太長了,趕上人家吃晚飯,他們就讓我一起吃。直到現在,我們知道鄰居在家都不用鎖門。
現在,我們有了衛生間和暖氣,胡同裡的生活比以前好過些了。但是老鄰居一搬走,我還是會傷心。他們把這裡的房子租給外來打工的人。但我擔心,我和這些新鄰居不能那麼貼心。
我每月工資在1700元左右。錢不多,北京物價高。我12歲的女兒實際上比大人開銷還大(王每月花900元為女兒上課外補習,希望她能考上重點高中)。但我如果省著花,還夠。畢竟我在國營單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