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召開前,國際奧委會就曾向清政府發出過邀請,但是,處於內憂外患、不知奧林匹克運動為何物的清政府與奧運會「擦肩而過」。
1908年,天津一份青年雜誌上首次提出: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這一聲聲呼喊,在那個中國人被蔑稱為「東亞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壯。
1915年,國際奧委會又一次發來邀請。然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國內的護法戰爭,中國又一次與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擦肩而過。
雖然如此,中國卻始終沒有斷絕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聯繫。1922年,國際奧委會選舉我國王正廷為國際奧委會委員。
1924年,中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組織——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同年派出三名網球運動員,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上作了表演賽(奧運會無正式網球賽)。
4年後,中國又派宋如海觀光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9屆奧運會。
1931年,國際奧委會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此後,中國正式參加了第10、11、14屆奧運會,但均未能取得任何成績。在此期間,國際奧委會於1939年、1947年選出了我國孔祥熙、董守義為國際奧委會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1952年中國應邀參加了赫爾辛基奧運會,由於到達的過晚,許多項目的比賽已經結束,游泳選手吳傳玉在100米仰泳中游出的1分12秒3成了新中國選手在奧運會上留下的第一個紀錄。
1979年11月26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宣佈,經過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通訊表決,以62票贊成,17票反對,通過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前此於10月在名古屋作出的承認中國奧委會為全國性奧委會的決定。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大會時,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國旗。同時,為了照顧台灣的現實情況,仍將台北的奧委會作為中國的一個地方機構,以"中國台北奧委會"名稱保留在國際奧委會內,但必須使用有別於迄今使用的歌曲、旗幟和會征。
1981年10月,國際奧委會第84次會議選出了我國何振梁為國際奧委會委員。(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