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2008年,一場洶湧而來的金融危機成為全球最為關注的話題。目前,金融危機造成的衝擊仍遠未平息,而且已經開始向實體經濟危機領域蔓延。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經濟領域的危機,都必將不可避免地波及政治領域,經濟危機演變為政治危機的例子在歷史上也並不少見。
這場危機正在改變眾多國家的命運,世界頭號大國美國的國力和信譽也勢必遭受打擊。這場危機還必將衝擊和改變世界的政治和安全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逸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經歷這場危機之後,世界政治的格局可能會產生深遠而重大的調整。
金融危機爆發後,媒體紛紛報道說,「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處在相對有利的位置。但王逸舟提醒說,「金磚四國」的崛起,理論上有可能性,但也不能大意,不能自滿。面對這場罕見的危機,「應對得當就是危中之『機』,應對不當,『金磚四國』也有可能喪失進一步發展的機遇,甚至落後於現在。」
金磚四國
處境相對較好的「金磚四國」不能大意和自滿
應對不當或喪失機遇
廣州日報:在2008年的國際大事中,金融危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請您談談這場危機對世界政治所產生的影響。
王逸舟:這場危機仍在進行之中,就像一條隧道,仍未看到盡頭。
這場危機是最近這幾十年來國際經濟關係、政治關係和安全關係面臨的最大的一場挑戰。有人說這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危機,也有人說這是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不論用什麼方式來說,這確確實實是一場重大的結構性的危機。
作為一位國際政治安全學者,我更關注的是它對國際關係、安全以及外交可能產生的後果。從國際關係角度來看,這場危機如此深刻,很有可能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地影響、衝擊和改造現在的國際格局。勢必會造成國際力量格局的轉變。
這場危機會讓全球政治力量,各種區域性強國原來的排位、佈局一定會有重大變化,時間越長,這種變化越明顯。不過,現在還很難說哪個國家排位將更高,哪些國家將元氣大傷,哪些國家將一蹶不振。
廣州日報:在媒體的報道中,一般都認為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在這場危機中處境相對較好,將為推動世界走出危機發揮更大作用,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
王逸舟:在目前的危機中,像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這樣的新興國家處於更有利的位置,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國家理所當然地會在危機中強勢崛起。「金磚四國」的崛起,一方面理論上有這種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不能大意,不能自滿。因為,對包括「金磚四國」在內的任何國家來說,面對危機,應對得當就是危中之機;應對不當,即使處境較好的「金磚四國」也有可能喪失機遇,甚至落在後面。
俄羅斯就處在一個不是特別有利的位置。首先,俄羅斯近年來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高油價。但隨著國際油價從今年7月每桶超過140美元的高價劇跌至目前40美元左右,俄羅斯的崛起勢必大大受挫。
在我看來,俄羅斯就像一個角鬥場上的角鬥士,上肢很強大,也就是說,其軍工、航空、航天等傳統產業的實力很強大,但下肢比較虛弱,即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中的適應能力比較虛弱。因此,俄羅斯變數比較多。
印度也有自身的重大缺陷,比如孟買恐怖襲擊就表明,印度在國家安全領域的缺陷,及其國內的種族、宗教、社會矛盾有可能阻礙印度成為區域強國和世界大國。
在印度近年來崛起之前,印度尼西亞也曾被普遍看好,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的近30年間,年均經濟增長率接近10%。然而,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中,印尼國內存在的大規模腐敗、種族關係緊張、地區差距過大等諸多問題紛紛暴露,這個一度被普遍看好的國家也一蹶不振。
在「金磚四國」中,巴西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巴西尚未走進世界經濟中心。中國則確確實實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一方面,中國走上了新的平台和高點,另一方面,也發現高處不勝寒,面臨諸多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