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聯社的一篇文章認為,來自中國、現任IMF總裁特別顧問的朱民,也「有可能」出任IMF總裁。
與此相反,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則認為,個人操守、能力以及全球代表性,應是國際金融機構領導人的最重要標準。還在卡恩出事前,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在參加IMF組織理事會時就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領導人,「應當根據一個公開且以能力為基礎的進程挑選,不應考慮國籍」。卡恩被捕後,曼特加再次指出,繼任者應該以道德為基礎,同時應考慮「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候選人」。
不難看出,歐洲與新興國家的分歧在於,前者認為IMF總裁這個位子應固定在歐洲手中,而後者則主張國際金融的領導權應反映全球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當然,西方國家中也有持論公允者。加拿大央行前行長道奇就表示,下任IMF總裁的選擇,「即使不是來自新興市場,也至少需要非常瞭解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紐約時報》的文章也預測,IMF總裁一職「可能歷史上首次由經濟增長快速的非西方國家的官員擔任,以體現全球經濟的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