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敘:難預測的北部隱患
以色列北面與黎巴嫩和敘利亞接壤。自2006年黎以戰爭後,以北部邊境一直相對平靜,雖然以與黎、敘兩國關係緊張,但並無戰事。
5月15日,北部邊境這份「緊繃的平靜」被槍聲打破。當天是巴勒斯坦「災難日」,數千名巴勒斯坦難民分別在以黎、以敘軍事隔離區附近舉行示威遊行。一些巴勒斯坦人試圖越過鐵絲網進入以色列,以軍士兵隨後向人群開槍,造成9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災難日當天,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主要城市和加沙邊境部署了大批軍警,以防發生騷亂。而記者瞭解到,就在示威者試圖衝破以敘軍事隔離區鐵絲網時,該地的以軍邊防部隊人數很少,面對蜂擁而至的數百難民,高度緊張的士兵選擇了開槍。目擊者告訴記者,數十名巴難民成功越過邊境進入以控區內的一個德魯茲村莊,前來支援的以軍警近一個小時後才趕到。
以軍北方司令部和軍事情報機構5月16日互相指責對方沒有準確預判形勢,以至釀成慘劇。而槍擊事件正說明,以色列北部邊境看似平靜的表面下,仍然潛藏著巨大隱患。
今年的5月15日是巴勒斯坦第63個「災難日」。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次日,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大批巴勒斯坦人為躲避戰爭逃往其他國家,淪為難民。後來,巴勒斯坦人將這一天作為民族「災難日」,紀念當年的戰爭和民族厄運。目前,在黎巴嫩、敘利亞、約旦等國生活著大批巴勒斯坦難民,難民回歸也一直是巴以和談中久難達成共識的核心問題之一。
一名生活在敘利亞的巴難民對記者說:「一直有人對我們說『你們總有一天能回家的』,但至今已經60多年了!我們不指望別人的幫助了,我們必須自己行使回家的權利。」
今年以來,敘利亞爆發大規模反政府風潮,軍隊與反政府武裝的衝突已致多人死傷,黎巴嫩和約旦也曾出現小規模的反政府示威。目前看來,以色列周邊阿拉伯國家普遍忙於穩定國內局勢,短期內爆發雙方正面衝突的可能性較小。
國際社會一直將巴以和平懸而未決視為影響中東穩定的主要因素。而目前的中東亂局有效轉移了國際社會對巴以困局的注意力,甚至為以政府一直以來的觀點提供了佐證,即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政治腐敗、經濟停滯、科教文事業落後是影響該地區穩定的主要因素。
然而,此時以色列政府相關表態、行事愈加謹慎低調。內塔尼亞胡多次向政府高級官員下達「封口令」,要求他們不對阿拉伯國家政局動盪等發表公開評論,以免「禍從口出」。
分析家認為,以政府在亂局中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立場,盡可能保持低調和克制,是為了防止將別國矛盾引向自身。在阿拉伯世界民眾熱情空前高漲的當下,成為眾矢之的,是以色列最不想扮演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