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標準尚未實現全覆蓋
掐指計算,構建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已近60載,但是公眾對其具體內容卻知之甚少。
據2011年食品藥品藍皮書介紹,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共包括基礎(橫向)標準、食品產品標準、食品添加劑標準、食品相關產品標準、生產經營規範類標準、特殊膳食類標準、檢驗方法與規程7大項內容。
據瞭解,基礎標準是一類最為重要的橫向標準,包括食品中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限量、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食品中添加劑和營養強化劑使用限量、食品標籤標準等,涵蓋了食品最終產品安全指標的幾乎所有方面。而食品產品標準則是基礎標準所規定指標的具體化。
「儘管食品安全標準的定位是在安全上,但在當前我國尚無法完全通過設定基礎標準來完全覆蓋所有的食品產品。食品產品標準的設定應考慮產品的特點,重點放在產品原料、生產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具有自身特點污染的環節和污染因素。對於基礎標準能夠涵蓋的內容,應盡可能地引用相關的基礎標準。為了便於產品標準和基礎標準體系的協調一致,今後產品標準的設置將會向著更加寬泛、通用性更強的方向發展。」對於我國未來的食品產品標準的走向,2011年食品藥品藍皮書給出了建議。
根據近日的隨機採訪,《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普通民眾最為關心仍是被詬病已久的食品添加劑問題。
據媒體報道,山東省有關部門明確要求,省內所有餐飲服務單位在5月底前必須在店堂醒目位置公示本單位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但是「大限」已過,全省13萬多家有餐飲許可證的單位中只有40706家餐飲企業進行了添加劑公示。
這樣的結果,讓民眾對添加劑的治理更是心存芥蒂。
「除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標準外,食品添加劑本身的質量規格也是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近400種(不含香料),食品添加劑質量規格標準體系將成為一個非常龐大的部分。目前,食品添加劑本身的標準缺口還很大,很多食品添加劑面臨著沒有國家標準而不能獲得生產許可的尷尬局面。」2011年食品藥品藍皮書明確指出,加快食品添加劑標準體系建設,採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對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進行管理是主管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