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北京6月16日報道,沒有標準,檢測無據可依;標準滯後,監管無據可查;標準「打架」,守法無所適從……在今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期間,一些地方及基層反映,食品安全監管亟須走出標準缺失和落後的困境。
標準制定跟不上行業「潛規則」的生成速度
本是用來衡量食品安全的「標準」,卻成為掣肘我國食品安全的原因之一。
江蘇省有關負責人在向檢查組匯報情況時指出,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總體來說是健全的。但食品安全領域出現很多新情況,面對很多新物質,不知道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要禁止的。
南京的匯報材料指出:由於一些食品安全標準出台不及時、不統一,導致監管「無法可依、違法難究」,特別是因缺乏食品安全標準和檢測方法,影響了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
「目前食品生產行業使用的標準,總體上滯後於科技發展和行業『潛規則』的生成速度。」張家港市市長姚林榮也如此直言。
還有一些地方提出,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存在著產品標準、衛生標準、行業標準之間的互相交叉、矛盾、衝突。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建議:更新和健全地方食品標準,提高行業准入門檻。有關部門應盡快清理現行食品安全標準,切實改變標準老化、缺乏和不統一、不銜接問題,指導、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
力爭三年清理出統一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隨隊進行執法檢查的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和衛生監督局局長蘇志接受採訪時說,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衛生部制定公佈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正在對現行食品標準進行清理完善。一年以來,已經制定公佈了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一批食品添加劑產品標準以及《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重要基礎標準,並已經安排了今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利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清理整合任務,形成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他說,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對2300多種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和食品用香料都規定了明確的使用範圍、用量標準或者使用原則。其中,80%以上的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具有相應的產品標準;對1853種食品用香料,制定了相應的使用原則,有的還制定了產品標準。
「現在各地反映強烈的沒標準,主要是指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蘇志說,非食用物質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屬於違法犯罪行為,一旦發現就要依法嚴厲打擊。
據瞭解,衛生部已公佈了6批共64種非法添加物名單中,大部分公佈了相應的檢測方法,其餘的還正在組織研究檢測方法。
非法添加物檢測方法的研究往往滯後於問題的發生。「對於此類違法犯罪活動,一方面,很難預見新的食品犯罪活動,到底加了哪些不應加的物質,檢測難度極大,如大海撈針;二是新的檢測方法研究需要時間過程,有的非法添加物與食品本身並無明顯區別,很難檢測鑒定,如地溝油的檢測,尤其是地溝油和正常食用油摻合在一起,檢測研究一直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蘇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