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作為南海爭端的主要當事方及受害方,中國已無法用「擱置爭議」這樣的道德寬厚迴避主權及領土不斷受到侵蝕的事實。
然而,義理「管」的畢竟是君子而非小人。多年來,小偷並未聽從君子好言規勸,反而越偷膽子越大,甚至發展到了「賊喊捉賊」,公然要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的地步。此一情形之下,中國若繼續做謙謙君子,則面臨著一部分家當(「藍色國土」)要被盜鼠們啃食而淨的危險;若奮起喊打,則苦心經營多年的和平形象和外部環境都將遭受損毀。因此,以南海問題為代表,中國主觀上的「和平崛起」夢想不斷受到國際政治現實的嚴重擠壓,一再陷入選擇兩難的困境。顯然,這是不符合中國古典「天下觀」的道德傳統,卻符合當代國際政治力學邏輯的一種前景推導。
從「德行天下」回歸到「法治為本」,將是中國周邊外交思想再次蛻變的必然指向,也是中國參與構建本地區新秩序過程中必須突破的第一個觀念陷阱。德高於法,講求自律,卻無法解決無政府世界秩序中的國際紛爭;法權則強調權力與權利的統一性,注重他律,雖不能確保絕對公道,卻能夠達到相對平衡。作為南海爭端的主要當事方及受害方,中國已無法用「擱置爭議」這樣的道德寬厚迴避主權及領土不斷受到侵蝕的事實,也無法再以中越北部灣劃界談判那樣的忍讓繼續尋求消極的周邊安寧。從長遠看,只有掌握一定的實際權力(de facto jurisdiction),才能確保應有權利(de juri rights)的存在。 |